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汇总附课文鉴

本单元课文目录:

5黄河颂/光未然

6老山界/陆定一

7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8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9木兰诗

5黄河颂一、字音字形

巅diān

劈pī

气魄qìpò

狂澜kuánglán

浊流zhuóliú

宛转wǎnzhuǎn

屏障píngzhàng

哺育bǔyù

榜样bǎngyàng

浩浩荡荡hàohàodàngdàng

二、词语释义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宛转:诗中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哺育:喂养,培养。

榜样: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三、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诗人、文学评论家。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四、课文鉴赏

1.序曲部分的黄河表现出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作用是什么?

伟大而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歌颂黄河的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层标志性句子是哪句话?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分为三层;分层标志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①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②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地理特征)。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③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指出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5.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6老山界

一、字音字形

攀谈pāntán

峭壁qiàobì

骨碌gūlu

咀嚼jǔjué

督促dūcù

呜咽wūyè

灌输guànshū

苛捐杂税kējuānzáshuì

酣然入梦hānránrùmèng

不可捉摸bùkězhuōmō

二、词语释义攀谈:闲谈。

峭壁:像墙壁一样陡立的山崖。

骨碌:滚动。

咀嚼:①用牙齿磨碎食物。②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督促:监督催促。

灌输:①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的地方。②输送(思想、知识等)。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三、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陆定一,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部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

四、课文鉴赏

1.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前一天的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天黑到达山脚;第二天半夜一点多,到达山腰;黎明时,从山腰出发,经过雷公岩;下午两点多钟,到达山顶;到达山顶后,一气儿跑到宿营地。

2.文中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军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4.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四个方面的困难:

①行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②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③吃饭难——粮食短缺,肚子很饿;

④处境难——枪声密集,敌人追击。

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这些都体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谁是最可爱的人

一、字音字形

摁èn

掰bāi

坚韧jiānrèn

淳朴chúnpǔ

谦逊qiānxùn

覆灭fùmiè

过瘾guòyǐn

豁亮huòliàng

犁耙líbà

二、词语释义

豁亮:宽敞明亮。

坚韧:坚固有韧性。

淳朴:诚实朴素。

谦逊:谦虚恭谨。

覆灭:全部被消灭。

放纵:放任纵容;对错误的言行不加干涉,不加制止,任其发展。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三、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等。

四、课文鉴赏

1.第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明确提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文章题目,引起读者注意。

2.最可爱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纯洁高尚的品质,坚韧刚强的意志,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

3.第3段介绍“我们的战士”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排比,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赞扬 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四个“那样”饱含赞颂的激情,语气整齐,情感强烈。

4.课文选取了哪三个典型事例?各表现 什么精神?

①松骨峰战斗——革命英雄主义;②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③防空洞中的谈话——爱国主义。

5.课文结尾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什么作用?

议论和抒情。总结三个事例,赞扬战士可爱,引起读者共鸣;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8土地的誓言

一、字音字形

碾niǎn

誓言shìyán

胸膛xiōngtáng

嗥鸣háomíng

山涧shānjiàn

高粱gāoliang

斑斓bānlán

缠绕chánrào

亘古gèngǔ

默契mòqì

田垄tiánlǒng

埋葬máizàng

镐头gǎotou

土壤tǔrǎng

禾稻hédào

丰饶fēngráo

污秽wūhuì

耻辱chǐrǔ

二、词语释义

挚痛:诚恳而深切。

誓言:宣誓时说的话。

呻吟:由于痛苦而情不自禁地发出的声音。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山涧:山间的小水流。

斑斓:灿烂多彩。

缠绕:①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②纠缠;搅扰。

亘古:远古。

丰饶:富饶。

污秽:肮脏的东西。

耻辱:声誉上所受的损害;可耻的事情。

三、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端木蕻良,现代作家,他的《科尔沁旗草原》和晚年创作的鸿篇巨制《曹雪芹》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是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课文鉴赏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在结构上总领 段,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挚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 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段中列举了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幽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们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3.“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调换,“不得不回去”带有强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带有命令的口气。这三个短语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愈加坚决,情感表露也愈加浓烈。

4.品析“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以及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5.品析“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

描写家乡的美好天空,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6.“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这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我”愿意为了故乡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心和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壮志。“我的坟前”表明作者愿为了故乡,死而后已的壮志。

7.本文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 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段选取东北的景物、物产,并采用景物、物产的叠加,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运用排比,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第二段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强烈地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8.本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请你联系文章具体谈一谈。

其一,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恋,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

其二,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其三,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例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处。

9木兰诗

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二)古今异义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

1.昨夜见军帖(文告)

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

2.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3.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4.不闻机杼声(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事务)

5.将军百战死(将领)

出郭相扶将(与“扶”同义,扶持)

(四)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2.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

(五)成语积累

1.磨刀霍霍:本义形容磨刀声响亮。现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2.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二、课后习题解答

一、《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

①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②略写:战斗过程,十余年征战生活。

这样处理是为了塑造人物和突出主题。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不慕名利、勇于担当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木兰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详略处理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厌恶和远离。在结构上,则使文章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二、《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 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从课文中找出一二例,说说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其韵律、节奏。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一句运用复沓的修辞手法,起到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的效果。一问一答,节奏明快,亲切自然。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六句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装”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木兰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采用铺排的方式叙述,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使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三、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

原因在于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女子。她勤劳善良又勇敢刚毅,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且热爱祖国,不慕名利又热爱和平。这样的一位巾帼英雄怎能不让人喜爱?

木兰“代父从军”的孝顺品格最让人感动。孝顺善良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传承的美德,木兰不畏艰险,代父从军,她这种至孝的品格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理解下列诗句,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相互交错、补充的。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到东边集市去买骏马,到西边集市去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集市去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去买马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不幸战死了,有的转战数载(胜利)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屋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屋的床上去坐着。

4.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四、参考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织布机停下来,)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木兰回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出发,晚上到达黑山头(燕山),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多年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朝廷为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许多财物。可汗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她回归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女装。对着窗子梳理像云一样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子。

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但当)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fz/6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