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边听边看,学习效果就是好!
盐肤木为落叶灌木,漆树科盐肤木属,是南方省主要蜜源之一。据笔者了解西至秦岭山脉,东到长江中下游各省都有分布。至于各地是否都会流蜜尚待广大蜂友观察报导。
我省蜂场在采完全年主要蜜源—"小暑"蜜(始于芒种,盛于夏至,业于小暑,故名,主要是山乌桕、黄端木等山林野花)之后,许多中蜂场都迁往高山区度夏。若在低山区或平原越夏,因酷暑使蜂王停产,加上工蜂大量扇风劳累,缩短寿命,造成秋衰。而在高山区度夏盛暑期气温不超过28℃,天气凉爽,且有鸭脚樟、溪过娘、赤藤仔,刺五加等辅助蜜粉源。使蜂王产卵不断,多数群的子脾尚能维持4-5成,因而群势不衰退。到了"立秋"节秋繁开始时不必缩脾。
我地"立秋"节令,秋季第一个粉源水稻已扬花吐粉,午间可见鲜黄花粉进巢,日甚一日。大量新粉源的刺激,蜂王日产卵增多,子圈开始扩大。这时全场要喂一次青霉素糖浆,浓度掌握在每脾一万单位,防止"欧腐病"的发生,因为秋季是此病高发期。同时,全面检查一次蜂群,发现子脾很少的蜂群往往是老劣蜂王,若是群势大的,可在双王群中提取一王调换,以加速繁殖,暂无法换下的,可等秋王育成后坚决换掉。一旦发现少数没有进粉的蜂群,可连续浆饲几个晚上,蜂王即会开产。尤其是小群,应采取有效举措,包括适时奖饲,促使蜂王早产多产,提早壮大群势,这对夺取秋季好收成意义重大。到了8月下旬,巢内贮粉成圈,虫蛹脾成长。9月上旬,盐肤木、胡枝子已始花,天气好,巢内有少许蜜进,子脾多达6-7成,少数强群开始起台,但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多数换王和分蜂的需要。只有选择蜜足群强的枣红色良种群,着手进行人工育王,培育出一批新王,才有可能把老、劣蜂王全部换下,并分出一批新群。实践证明,秋王早春开产早,保温得法,还有过冬不停产的。用秋新王采春柃,可明显增产。
盐肤木始花期,"底蜜"足的蜂群已开始添造"脾尾",且产上卵。这时,可把"小暑"后期造的未产卵新脾调入中部让蜂王产卵,也可加入巢础造脾。到了9月中旬,盐肤不等已进入盛花期,巢内出现蜜粉压迫子脾现象。提脾观察,脾上呈现典型的中蜂群兴旺发达时蜜、粉、子"三圈"景象。此时应及时取一次蜜。秋高气爽,且又是取封盖蜜,其浓度可在40波美度以上,蜜色呈琥珀微显绿色。不过,寻常年份,盐木花期进蜜不涌,取蜜后可腾出部分空房供蜂王产卵,粉圈上移,子圈相应扩大了许多。此后。视外界流蜜和天气情况酌情抽取,不可一扫光。
我地秋季蜜源以繁殖越冬蜂为主,过度取蜜势必使蜂群拚命去采集越冬饲料,从而减少采集晚秋最后一个粉源-苦芒(秋芦苇),导致提前断子,使越冬群势衰小。这对我地另一主要蜜源春柃的丰收大为不利。
免责声明:资料源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了就点进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