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前的今天,日本法西斯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战舰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结束,也标志着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告终。▲受降仪式盟军代表依次签字经历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抗日战争中,除了武力对抗日本侵略者之外,音乐家们也以他们的方式在文艺战线上支撑国人的抗战精神,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经典的抗战歌曲,跟大家回忆这段艰苦岁月。
南泥湾
《南泥湾》作于年,由鲁艺戏剧系的贺敬之作词,音乐系的马可作曲的歌舞剧《花篮的花儿香》。后经贺敬之、马可对《花篮的花儿香》进行修改,整理为《南泥湾》,《南泥湾》歌很快在边区和大后方传唱开来。
歌曲的创作正值日伪军大举进攻抗日根据地,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加紧封锁包围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根据地广泛掀起了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热情歌颂了为根据地大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南泥湾的歌声响遍了祖国大地,延安精神也随着南泥湾的歌声被带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黄水谣
《黄水谣》是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声乐作品的经典作——《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可以独立存在的混声合唱或女中音独唱歌曲。用歌谣式的三段体写成,它的音调朴素,平易动人。朗诵铿锵有力,歌词婉转深情,唱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渴望战胜侵略者的心声。这首歌曲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成为一些专业团体和专业歌唱家的必备演出曲目。还曾被其它音乐形式所借用,是一首久唱不衰的声乐作品。▲冼星海在延安亲自排练《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
著名抗战救亡歌曲《到敌人后方去》由赵启海词、冼星海曲作于年9月。赵启海的歌词塑造了游击健儿机智勇敢的战斗形象,赞颂游击队员坚定不移的抗战思想。冼星海对词作十分赞赏,并立即谱曲,歌曲中活跃而富于弹性的节奏,成功地表达了歌词的主题和特定意境。流畅的歌声似滚滚波涛,奔腾向前,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阵势。▲游击队员穿过芦苇荡抗敌歌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中国音乐教育先驱黄自先生,有感于神州山河遭敌寇侵略荼毒,欲唤起人民抗敌爱国意志,由此写就了《抗敌歌》。这首歌曲原名《抗日歌》,抗敌歌是中国最早一首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歌曲。整首歌曲为黄自所谱曲、韦瀚章作词,于同年11月9日由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在上海的广播电台中首次播唱,并由胜利公司灌制成唱片,是中华民国第一首抗日爱国歌曲。▲东北抗联战士嘉陵江上
《嘉陵江上》是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谱曲的一首独唱曲,本是端木蕻良年作于重庆的一首散文诗,后经作曲家贺绿汀谱曲成为一首为大众熟知的抗日救亡歌曲。歌曲寄托了作者对失去的家园——东北三省的怀念,唱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
它问世以来,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并作为男高音独唱曲目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唱。深情地表达了成千上万流亡到大后方,悲愤地“徘徊在嘉陵江上”的同胞,对强占了自己家乡的日本侵略者的切齿痛恨,对沦陷在敌人铁蹄下的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旗正飘飘
除了《抗敌歌》之外,黄自先生也创作了其他抗战歌曲,如这首《旗正飘飘》。
年9月大长城影片公司的有声故事片《还我山河》采用此曲作片中插曲。歌曲表现了"国亡家破,祸在眉梢"的悲愤情绪,以及要求抗战的炽烈深沉的爱国激情。该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音调慷慨激昂。
好音乐,不将就,生吾炎黄,育我华夏,今天之太平,皆先烈之流血牺牲,振兴中华为吾辈奋斗之动力,希望你喜欢我们今天的推荐。如果你喜欢这篇推文,请在右下角给我们点个“在看”吧~
本文图片、音乐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更多精彩,点击图片马上“乐读”-
今日推荐
这张唱片被称之为“最发烧的义勇军进行曲录音”,加之以24K金碟发行,更增添其收藏价值。在演绎方面无论是乐队、合唱团还是独唱演员都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演奏、演唱都充满着热情和力量。担任独唱的金永玲是我国著名的声乐歌唱家,曾在歌剧演出中出演过江姐等重要角色。唱片中的所有女声独唱都由她来完成,其柔美、流畅而自然的演唱风格为这些经典歌曲增添了不一般的亮色。马可波罗的录音更是可圈可点,眼下在同类题材的曲目中,确实还找不出在音响效果方面可与这张唱片效果媲美的录音,各个频段的细节表现以及整体平衡感已经足够令人满意。点击“阅读原文”或扫码下载HiFi音乐app即可欣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