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621/6344211.html
荷
来
荷
往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洛夫
五月榴花六月荷,早上,他遛弯回来说:“莲花湖的荷花开了一朵”。脑海中就浮起了大片荷叶田田中一朵粉荷的形象来。
莲花湖是哪一年有了荷花的呢?想了又想,实在记不起是哪一年了,只记得莲花湖初种荷花于东湖岸边,去看荷花那天傍晚,闺女穿着白底蓝花的小裙子。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荷花,一下子就被它的盈盈姿态打动,回来写了一篇《夏荷盈盈》,发表在县里的小报上,那个只闻其名的赵老师特意打电话来,求证了文中引用的一句诗词。那个不曾谋面的赵老师,在我心中就是一把碧绿的荷叶伞,托起一颗颗明珠。即使我亦不曾光彩照人,且已碎入尘土,但那份托举的力量和肯定一直鼓舞着自己。
那时候正是网上原创论坛兴起的时候,大家纷纷为东湖的荷花赋诗跟帖,我也凑热闹的写了一首东湖荷韵。
七律:东湖荷韵
夏雨初霋飞彩蔚,新荷晚韵罩银霜。
仙姿袅袅依妫水,妙影亭亭伴梦乡。
凝露白莲心淡远,堆珍碧叶性平良。
和风雅奏无尘乐,塔影遥呼不染妆。
东湖荷
韵
翻出来再读,发现虽然写的词不达意,但都是自己对初见荷之姿态的直观感受。
很喜欢用自己的感受来赋予花草山水人性化的“她”或者“他”,但对于荷花,感觉是“她”和“他”的品行兼具,因为荷不仅有女性的洁身自爱,也有男性的君子风骨。
周敦颐称荷花为莲,有了著名的《爱莲说》,但相比于莲,本人更喜欢用荷称呼。莲,给人有承托感,有佛的慈悲和庄严,可以渡人;而荷则有亭亭感,有自我的约束和救赎,可以自渡。
小城之西,曾有一座公园名叫“雅荷园”。雅荷园建成之初,曾种下了一池荷花。崭新的栈道,高大的蒲草,拥抱着一池荷塘,南面,是波光粼粼的西湖,形成了一片小岛。倾倒于荷塘的清幽,从春到冬,我们曾多次在雅荷园中流连忘返。也曾为冬日的雅荷园写下了《雅荷园冬韵》。
去年,莲花湖南岸广种荷花,成就了一片喧闹的荷田。叶多,花多,看花的人也多。尤其是在傍晚,熙熙攘攘,清荷不清,一片混沌。不过,有一日清晨,难得的早起,去看荷花。岸边遛早的人几近于无,这片荷,才显现出了荷应有的那种超凡脱俗,并欣然写下莲花湖之晨。
莲
花湖之晨
五绝:莲花湖之晨
青山啄碧水,金柳戏晨曦。
亲岸白石顾,仙家浣彩衣。
众荷之中,你中意倾心的那朵,万花丛中孑然而立,或悄然隐于碧叶之下,想那一定是前世的自己或知己,征途万里,不染纤尘。
相比的声势浩大的荷田,更喜欢小池中三五株的小景。先生的单位院中,建造了一座月牙形的小池,小池之中沉入了两盆荷。池水清清,池底碧蓝,一群红色小金鱼,在水中自由游弋。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北,诗中意境,瞬间铺陈,也为此写了一首观小院荷花池有感。
五绝:小院观荷有感
心有千般意,池生万种情。
清音拂绿水,菡萏照空明。
小院观荷
有感
年世园会中湖南园营造的桃源之境中的小池里,也是三五株荷,有一艘小船静静的泊在荷旁,人工水雾弥漫起来的时候,静谧而安详。回来写了一首北京世园会遇湖南园小景偶得。
五律:湖南园小景偶得
三抹胭脂色,桃源故里人。巧工营好境,妙意会天真。薄雾流香气,荷风抚倦神。知交相眷顾,泊梦做乡邻。
湖南园小景
偶得
也曾去白洋淀的荷园看荷花,名品繁多,也曾去过杭州西湖边的曲院风荷,那时荷花未开,只有接天莲叶。
年轻的时候,不一定觉得荷美,但上了一定年岁,会越发喜欢。因为荷有一种无声的静气,即使未开花,只那一把把擎起的碧伞,也足够让烦热的心清凉无比。
无论是夏日月夜,还是冬日晴朗,无论花儿盛放还是枯叶冰封,荷都能用它特有的气息抚平内心的涟漪或波澜,净而静。
今年荷花又将盛放,一定要选一个无人的早晨或者雨中,去沐一场莲花湖上的荷风香气。
湖水是一面镜子,让水中的荷与岸上的人,彼此相照,七窍玲珑,出水芙蓉。
年6月24日
日落西山,夏荷盈盈,我在这样的傍晚,探访。湖水微波不惊,野鸭浮水闲游,鱼儿可在叶底,嬉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女儿背诵起汉乐府的古诗,稚嫩的童声,可惜此地不是江南!原以为荷之婷婷,是与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或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九曲回廊才般配吧!那才是荷的风韵与灵魂!可此时,妫河水,涓涓流淌,听湖塔,静静伫立。方才觉得,生长在北方的荷,却是别有一番风韵的。
一个物种,因为生境的变迁,人们欣赏的心情是否也改变了呢?比如女人,北方女子如果长期生活在南方,会增添南方女子的温柔与灵秀,而南方女子如果长期生活在北方,也会增添北方女子的大气与豪爽呢?我想是的。《荷塘月色》里“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灵动,柔美。而此时眼前的荷,在空灵和飘逸的神韵之中,却仿佛秉承了北方山水的大气。圣洁、高贵、仪态万方……
想起苏轼的“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此时,荷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绽开。纯白的,浅粉的,各有各的风韵。那浅粉的,似新妇,欲语还羞,那纯白的,似少女,纤尘不染。
赏荷,必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描尽荷之形色美,而周敦颐先生笔下的荷,尽显荷之神色美。荷之美,可谓形神兼备,才色双收也。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所谓好花还需绿叶扶。那大大的,圆圆的,翠绿翠绿的叶子,或亭亭于水面之上,或挤挤挨挨,亲密无间。晚风拂过,浮起一波一波的绿浪。展示着,映衬着,不气馁,不招摇,自得其乐!
夜色渐渐的深了,周围的霓虹靓丽起来。塞北小城的夜晚,凉爽惬意。更加难得的,是有这样一处静谧之地。
“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主荷花到处开”……
写于年7月24日
夏荷
盈盈
去年冬天的时候,环妫水公园,可惜错过了雅荷园。传说中的雅荷园,风景秀丽迷人,荷韵悠然。端午节这天,天气很热,闺女因为耳朵发炎输液,哪都没去成。可她特别想出去玩,于是在下午4点多的时候,我们三个再寻雅荷园。
沿滨湖路西行。路南,就是烟波浩渺的妫水公园。而路北,原来的菜地和鱼塘,已经不见了,换成了刚刚栽植修建的城西公园。虽然才刚刚建成,但已经初具规模。两三年后,也定然不逊色与妫水公园的。而且,妫水公园将和城西公园连为一体,可谓珠联璧合。此时,路南树木葱笼,湖水忽隐忽现,路北新树初发。风景总因四时而不同。冬天有冬天的沧桑,夏天有夏天的妩媚。
开始的一段路,路树为黄栌。黄栌长势旺盛,繁花将落。说起黄栌,总能让人想起“香山红叶”。很少有人提起黄栌的花。其实黄栌的花,也很漂亮。初开,是朦胧的粉,或浅浅的黄。今年的花极繁茂,满树满树的,别有风韵。
再走,路树变为柳树,间种红瑞木。柳树荫浓,凉风习习。红瑞木,正开着白色的伞状小花。一路走,一路寻找向南的岔路。路南一大片土地好像被开发了,用砖墙围了起来。这时出现一条很宽的新修的路。印象中有条小路应该离老白庙村不远。先生说应该就是这条路,可我坚持己见,说还在前面。于是沿大路继续向西。可马上就到村了,只发现一条进村的小路。雅荷园,对于我们来说,还真是千呼万唤不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于是沿小路进村,准备从村子穿过去,园子一定在河边的。穿村而过,村子还算干净整齐。街边闲坐的村民好奇的看着我们。村南,正有一条窄窄的油漆路。现在应该沿着小路往回返才对,于是欣喜前行,不足米,见一颇有规模的停车场,再前行,雅荷园忽现眼前。
只见园子不大,看介绍,占地19亩。园子正中,有一巨大的不锈钢荷花雕塑。大大的荷叶上,一青蛙正欲捕虫,一荷柱上,还有一只调皮的小青蛙。雕塑,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雕塑四周,是修剪整齐的两行造型桧柏和大片的青草地。再往南,就是河道。长满了翠绿的芦苇和蒲草。有一段小木桥,伸向蒲草丛中。风儿吹过,绿浪轻翻,有人悠闲垂钓。
水面之上,因为还不是时节,只有零星的小小的荷叶,飘在水上。只可惜小桥太短,意犹未尽。园内游人极少,孩子在草地上尽情翻跃,嬉戏。
时光流转,夕阳西下,乡野中的雅荷园,如处子,恬然,安静……
写于年6月11日
再寻
雅荷园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莫过于自然之笔绘就的水墨风情。有人神往于龙脊梯田的壮观,有人慨叹黄河岩画的鬼斧神工,还有人倾心于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瑰丽……人文的,历史的,天然的,这些神奇美景让人神往不已。但也许,空间和时间这些缠缠绕绕的因素,让我们望而却步,羡之但不能企及。但如果,你怀有一颗豁达之心,那么,就看看身边的景致,远山,近水,楼台,人物,树木,花草……她们都会在某个季节,某个时刻,某个情境,打动你的心灵。
大雪节气已至,却还未见一片雪花。中午,朋友邀约,吃过农家饭,去雅荷园寻莲蓬。
曾经几次写过雅荷园,那里留着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足迹和嬉戏的画面,在这寒冷的冬天,想一想都感觉亲切而温暖。她不过一个临水的小园而已,但她自有她的风情。
下车,进园,凛冽的风一下子就裹住了来客。小园正处风口,冬天来,却需一番胆量。荷花、青蛙的不锈钢雕塑,少了绿树、花草的点缀,显得有些孤单寂寞。绕过雕塑,踏上木栈桥,木桥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打,明黄的颜色淡了又淡,露出灰灰的木纹的原色来,而这恰与桥边大片的枯黄的蒲草,和谐成趣。这时候,你只需放眼。典型的湿地冬日风光瞬间就把你包围起来。早有同行者,迫不及待的跳下小桥,走在了冰面上。
风很大,很大,天很蓝,很蓝。成熟的、长长的蒲草棒,被摘下来,互相敲击着,一下子,蒲草雪花般的种子,开始漫天飞扬。于是,无数双手,参与进来,制造着寒风里的浪漫。那白色的羽毛一样的种子,轻盈的飞走了。也许来年,我们看到的绿绿的、健壮的某棵蒲草,就是我们今天播下的种子。
嬉戏够了,我们才发现了今天真正的主角,正静静地站在不远处。她已老去,没有了昔日婀娜的身段和清雅的容颜,只剩下一地残枝。有的还勉强迎风站立着,有的干脆弯折到冰面里,与藕相会去了。与蒲草的枯黄相比,她的褐色与洁白的冰面,形成了更鲜明的对比。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深厚意蕴。与她们对视,所传达的讯息,不是惋惜红颜易老,也不是春花悲秋的情绪,反而是一种对生命的达观。既然生命终将老去,何不潇洒从容一回?
雅荷园的荷,只为观赏,不做它途。所以,盛开的时候,只需静静的开,结实的时候,也无人专门采撷。莲藕,更是安逸的无人惊扰。而我们这群唐突的访者,打破了这方宁静,欣赏着风景,顺便搜寻着幸存的莲蓬。找到一个却发现莲子已空的遗憾,又找到一个籽粒饱满的惊喜,就这样空喜交织着。每个人的手里,都多了几个莲蓬,碰到一个杆儿长长的,举起来,竟然发现,一支干干的莲蓬,也是美的。
风,吹得越来越卖力气,而时间却无意在此静止。随着脚步的离去,我们的身影却在雅荷园冬日的风景中永远定格。蓝天下,洁白的冰面上,自然之笔绘就的大片的枯黄的蒲草与褐色的残荷,展示着生命的大气磅礴与苍茫辽阔。
时间推着我们走了,只好在心里轻声说:雅荷园,我们会再见的!
写于年12月8日
雅荷园
冬韵(唯有此图来源于网络,感谢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