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忘忧草,母亲花

萱草(拉丁学名:Hemerocallisfulva)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别名金针、黄花菜、忘忧草、疗愁、鹿箭等。其叶形为扁平状的长线型,花形则是于开花期长出细长绿色的开花枝,花色橙、黄,花柄很长、呈为像百合花一样的筒状,结出来的果子有翅。全国各地常见栽培。

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博物志》中说“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白居易道“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据《本草纲目》记载,忘忧草能安五脏、利心志、明目,其花和根均可入药,祛温利水,除湿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开膈;令人心平气和,无忧郁。这也许就是古人叫它“忘忧”、“疗愁”的原因。

“北堂幽暗,可以种萱”

在古代中国,萱草不仅是忘忧的代表,还是母亲的象征。“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是母亲居住的地方,为母亲代称,如称对方母亲为“令堂”。北屋清雅幽深,适宜种植萱草,由此母亲的居室也称萱堂。唐人孟郊《游子》诗曰:“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在堂阶旁种萱草,本为让母亲忘却忧思,可慈母日日倚立堂前,翘首期盼着孩子早日归来,眼前的萱草花反倒让她愁烦丛生。

幽幽北堂,唯有萱草花照亮了世人的愿景

无论忘忧草还是母亲花,体现出的都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古人认为草木通情,人的心境、情绪会被花草感知并表现出来。所以在失意诗人的想象里,萱草能排解自己的忧愁;在源远流长的孝文化里,远方的游子希望用萱草来寄托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代为陪伴。漫漫长夜,幽幽北堂,唯有萱草花照亮了世人的愿景。

此外

萱草不等于黄花菜。黄花菜是萱草属植物的一种,但除黄花菜外的其他萱草属植物多半不可食用。园林绿化种植观赏的萱草(如目前在我市靖江北路银泰城南面绿化带中开放的)不是黄花菜,而是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之类;黄花菜一般出现在菜地里,而非花坛中。切勿从花坛中采“黄花菜”来吃,以免中毒。

黄花菜花朵比较瘦长,花瓣较窄,花色嫩黄。观赏用萱草的花则接近一些漏斗状百合,花色一般呈橘黄色,有的甚至接近红色。新鲜黄花菜含有少量秋水仙碱,应该先制成干品,经过高温烹煮或炒制,才能食用。

而橘黄、橘红色的萱草含大量秋水仙碱,哪怕在热水里烫了又烫,也不能食用。如果不小心吃了,会刺激肠胃和呼吸系统,还会口干、腹泻、头晕。

供稿:周英

编辑:鲍卓见

长按指纹

一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fz/5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