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木瓜作者:佚名(先秦)
春秋时期,中国还没有统一,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各诸侯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比较先进,所以自称华夏,而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落称之为戎、狄、蛮、夷。南边是蛮;东边是夷;西边叫戎;北边叫狄。
有一段时间,戎狄势力很盛,他们时不时地侵略一下各诸侯国。
当时,卫国国君卫懿公特别喜欢体态美丽、羽毛洁白的鹤,对于鹤极尽奢侈之能事,不仅为鹤加盖华美宫殿,还给鹤封官赏爵,让其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连卫懿公出游,也携鹤同行,而且鹤们都有专车接送、专人服侍。总之,卫懿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日常工作就是买鹤、赏鹤、指挥喂鹤、带鹤出外游玩,而老百姓生活日趋艰难,他却根本不管不问。
卫懿公好鹤荒政、卫国人心离散的消息传到北狄。北狄王正愁手下数万骑兵无猎可狩,于是有一天,趁卫懿公浩浩荡荡驾鹤出游之机,带领两万精兵突袭而来。卫懿公闻讯大惊,连忙组织迎战。可是百姓受够了卫懿公横征暴敛的苦,拒绝出战:“让大王派那些鹤去打仗好了!它们都享受大夫的俸禄,而我们穷得连饭都吃不饱,怎么有力气打仗呢?”无奈之下,卫懿公只好召集少得可怜的近卫军仓促迎战。但是,面对凶悍异常的狄兵,这支部队无异于以卵击石。最后,卫懿公兵败而亡。
据说此次战役及其惨烈,卫国被屠城灭国,只剩下人死里逃生。就在此时,春秋霸主之一的齐桓公,救卫国于危难之中,他把幸存者们安置下来,并联合其他诸侯赶走了北狄。然后,送给卫国新任国君卫文公良马好车五十乘、金银美锦三十端,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只,又送了木料五十车用以修建宫殿,还派来三千士兵修筑城墙,以防狄患。
卫文公对齐桓公感激涕零,于是作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木瓜》一诗。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古代有以瓜果作为朋友信物的风俗。琼琚、琼瑶、琼玖,都是指美玉。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是: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做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做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做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其实,当时的卫国君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他就是要表达自己想与齐国永远相好之意。《诗经》中还对此曰:木瓜,美齐恒公也。即以木瓜传齐恒公之美名流芳千古。
《诗经?卫风?木瓜》中的名句“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来生发出了一个成语“投木报琼”,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与之相似的是,《诗经·大雅·抑》中“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也生发了一个成语“投桃报李”。有趣的是:论诗文的传诵程度,《诗经·卫风·木瓜》明显高出一筹,但成语“投木报琼”的曝光率却远远不及“投桃报李”。
《木瓜》这首诗,句式简单,内容明了。但是古往今来解析其含义的说法居然有七个版本之多。“美齐恒公”之说,只是其中一个版本,今天的人们更相信这是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爱情诗作。
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仲春时节,令会男女。每年的二、三月份,春暖花开,周朝掌管婚姻的媒官,都会把未成婚的小伙子和姑娘们聚集在一起举行party,其情况很类似于现在的相亲大会。若姑娘看上了小伙儿,便用木瓜传递爱慕的心事:只愿君心似我心;如小伙儿同样心仪姑娘,则回应一块随身携带的美玉,以证真情与慎重:此物并非回报你,我只是表达想与你共结连理、永结同心的心意。
无论是“美齐恒公”之说,还是“男女相互赠答”之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它都不单向我们展现了古代人约会的风情画面,还教会我们要懂得礼尚往来,投桃报李。你赠送给我的是木瓜果子,我回赠给你的是美玉,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昂贵得多,所以说它并不仅是一种回赠,而代表了自己对对方情意的珍视。
我们中国人教人向善,教人要知恩图报,常常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追溯其源头,大概便是来自《木瓜》一诗“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感恩报恩思想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这首诗吧。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上期回读:精读诗词16.《击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