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取自同名电影《苏菲的选择》“当我还是个小女孩时,”苏菲告诉我,“我们住在克拉科夫一幢古老的房子里,这幢房子矗立在一条蜿蜒的老街上,离大学不远。这真是一幢古屋,我确信有些部分是在几世纪前建造的。很奇怪,你知道,在我这一生中,这幢房子和叶塔的公寓是我所住过的仅有的两个地方——我说的是,真正的房子。因为,我在那里出生,成长,就是结了婚之后还是住在那里。在德国人入侵以前,我不得不到华沙去住过一阵子。我喜欢那幢宅邸,那是四层楼的建筑,屋里安静,有许多阴凉处,我还拥有自己的房间。对街还有另一幢老屋,白鹳在这幢古屋的烟囱上筑巢。白鹳,对吧?可笑,在说英语时,常会把这种鸟和沙锥鸟混淆。我记得在对街烟囱上筑巢的白鹳,它们和我那本德文的格林童话书上的插图多像啊。我也记得那些书,书皮的颜色,还有封面上各种鸟和人。我还没学波兰文以前,就会看德文了,而且你知道吗,我甚至是先会讲德语,后才会说波兰话的,因此我刚上教会学校时,还会因为德国口音而被笑话。”苏菲的选择本文节选自本书第12章文/威廉·斯泰隆“你知道,克拉科夫是个很古老的城市,我们家和中央广场相距不远。在广场中间有一幢建于中世纪的建筑,非常美丽——波兰语称为‘sukiennice’,译成英文,大概是‘布厅’,那里有个卖各类衣料和布匹的市场。在圣玛丽教堂上还有一个钟塔,很高,但是他们不用钟,而是让真人替代,这些人会定时出来吹号宣告时间。晚上的号声听起来很美,遥远而悲伤,你知道,就像巴赫管弦乐组曲中的号声,总是使我想起古老的时代,以及时间的神秘。当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我会躺在四楼房里的一片黑暗中,倾听楼下街道传来的马蹄声——那时候波兰的汽车并不多——当我快要入睡时,我会听见钟塔上的人吹号,那么哀伤邈远,我就会思索着时间——时间的神秘。或者是躺在床上想着时钟。厅堂里有个放在立架上的古钟,属于我的祖父母所有。有一次,我曾打开它的后侧,观看时钟的内部,看见了一大堆发条、齿轮和宝石——我想大部分是红宝石——迎着阳光闪闪发亮。因此夜晚我躺在床上时,会想象自己进入时钟内部——小孩子想象得出各种疯狂的事!——我会躺在一根弹簧上,望着摆针移动,各种齿轮转动,还有那些和我的头一样大的红宝石。最后我终于沉入梦乡。”“哦,克拉科夫有那么多的回忆,叫我如何一一描述!那时候是多么美好,在战争期间的那几年,就是贫穷而饱受战乱之苦的波兰也一样。内森认为我过分夸张我们所拥有过的好时光——他总是开波兰的玩笑——可是我对他说我的家境以及我们所过的文明生活,那是你所能想象的最佳生活,真的。他问我:‘你们礼拜天怎么打发?对犹太人扔烂土豆吗?’他只知道波兰是反犹太的。因此时常编造这种笑话,使我觉得很遗憾。因为那是真的,我是说波兰的强烈反犹情绪是众所周知,使我常常感到羞惭,就像你,丁哥,你们南方虐待黑人的事实一样。但是我告诉内森,不错,波兰是有过不光彩的历史,可是他一定要明了,并非所有的波兰人都是那样的,还是有好人、正派人,比如说我的家人……哦,这是件多么丑陋的事。说到这件事总是令我想起内森,他很……忌讳,所以我想我该改变话题。”“是了,我的家人。我的父母亲都是大学教授,因此我的回忆总是和大学有关。那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创建于十四世纪。我只知道身为教师之女的生活,对于其他别样的生活我一概不知,也许那就是何以我所记得的总是温馨和美好。丁哥,有一天你一定要到波兰去,看看这个国家,将它写下来。那是个美丽的地方,也很伤感。想想看,我在那里成长的那二十年,也是波兰几百年历史上唯一自由的一段时期。在多少个世纪之后,父亲常说:‘这是波兰最灿烂的日子。’因为每样事物都是第一次得到自由,在各学校及大学里,你可以阅读任何你想看的东西。我想那也是波兰人何以能够尽情享受生活的原因,读书、学习、听音乐,在春夏两季的礼拜天到乡间去寻幽访胜。我想过我对音乐的喜爱,大概和我对生命本身的喜爱相若,真的。我们常参加音乐会。我还小的时候,每每在夜晚睁着双眼躺在床上,听着我母亲在楼下弹钢琴——她会弹舒曼或肖邦,有时候是贝多芬或史卡拉特或巴赫,她的琴弹得非常好。我会清醒地躺在床上,倾听由楼下传上来的美妙乐曲,觉得那样温暖、舒适、安全。我常认为没有人拥有比我更好的父母亲或更好的生活了。我会幻想着,有一天当我不再是个孩子,也许结了婚,成为和我母亲一样的音乐老师。我想着,这将是一种多么好的生活,弹奏并教授美好的乐曲,嫁给和我父亲一样的好教授。”“我的双亲都不是克拉科夫本地人,我母亲是洛兹人,我父亲则来自卢布林。他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在维也纳结识,我父亲在奥地利科学院读法律,我母亲则在那个城市研习音乐。他们两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我是在宗教气氛浓厚的环境下长大的,我常常去做弥撒,念的又是教会学校,不过我并不是说我是个非常信仰上帝的宗教狂,我父母亲也不是。他们的思想非常自由——甚至可以称为社会主义者——他们总是投票给自由党或民主党。我父亲痛恨毕苏斯基,说他对波兰的危害比希特勒更甚。毕苏斯基死的那一晚,他痛饮了荷兰杜松子酒以示庆祝。他是个和平主义者,我父亲,虽然他常说这是波兰的光明时代,我知道他心里忧郁而担心。我曾听他对我母亲说——那应该是一九三二年左右——他沉重地说:‘这不可能延续太久。一定还会有战争。命运不允许波兰人享有很久的快乐。’我还记得,这几句话他是用德语说的。在家里我们常用德语交谈。在学校里我学会说流利的法语,但是我讲德语更能驾轻就熟。你知道,那是维也纳的影响。我的父母亲曾在那里待过一段时期,而且我父亲是个教授,德语是当时许多学者所用的语言。我母亲很会烧维也纳风味菜,当然她也烧波兰菜,但那还没形成一个菜系。我还记得我们在克拉科夫那间大厨房里做的那些菜,哦,还有她做的那些妙极了的甜食,有种叫作梅特尼布丁的点心,里面有很多栗子、奶油和柑橘皮,非常可口。”“我知道听我唠叨父母亲有多么的好,你大概会感到很厌烦。内森,你知道,他现在很好,很平静,他是在好心情的——周期,是这么说的吧?可是当他心情很坏的时候,就像你第一次看到他时那样——当他发脾气时,他就会骂我是只反犹太的波兰猪。哦,我从没听过他骂的那些脏字,不管是英语、意第绪语,还是别的什么语言。总是差不多的话:‘你这只肮脏的波兰猪,你要杀死我了,像恶心肮脏的波兰猪猡杀害犹太人那样!’我想要和他说理,可是他不肯听,他发怒时就是这么不可理喻,这种时候,告诉他有许多波兰人像我父亲一样好是没有用的。爸爸在卢布林出世时,那里还受俄国人控制,许多犹太人被杀害。有一次我母亲告诉我——因为我父亲绝不会谈这种事情——父亲年轻的时候,曾和他那个牧师兄弟冒着生命危险,让三个犹太家庭藏在他家里,躲过哥萨克士兵。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在内森发脾气时对他说这些,他只会吼得更凶,骂我是肮脏的波兰说谎猪。哦,那时候我总得让着他,不要理他,掉头想些别的事情,等着他气消,他又会对我温柔了。”“我第一次听到父亲说‘大屠杀’,大概是十年前,也就是战前一两年。那时报纸披露过德国对犹太教堂和犹太商店的可怕摧毁。我记得父亲第一次说到卢布林的屠杀,他说:‘祸害先起自东方,现在又来自西方。这一次将会是一次大屠杀。’那时我并不完全明白他所说的话意味着什么,大概因为克拉科夫虽然也有条犹太街,但那里的犹太人却比别处要少。再说,我并不认为他们有什么不同,也不以为他们会被迫害或凌辱。我想我是很无知的,丁哥。那时候我已嫁给了卡什莫尔——你知道,我非常、非常年轻的时候就结婚了,心理上仍是个小女孩,认为这种美好的生活舒适、安全,将会永远持续。妈妈、爸爸、卡什莫尔和卓娅(卓娅是我的昵称)都快活地住在一幢大房子里,丰衣足食,看书写字,倾听巴赫的乐曲——哦,永远。我真不明白我怎么会那么蠢。卡什莫尔是个数学讲师,我们是在我父母亲为大学里的年轻教师举办的宴会上认识的。卡什莫尔和我结婚的时候,我们曾计划到维也纳去。就像父母亲那样,卡什莫尔在奥地利学院攻读数学博士学位,我研习音乐。我从八九岁起就开始学琴,我要在曾经教过母亲的名师弗罗·西曼教授那里学习。但是那年德奥缔结同盟,德军进驻维也纳。形势开始紧张,父亲说战争肯定会来。”“我们在克拉科夫最后一年的情形,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仍然不敢相信那种阖家共度的生活会有所改变。卡什莫尔很爱我,我非常幸福。他慷慨、温柔,又十分睿智——丁哥,你看,我只会被有学问的人吸引。我不能说我爱卡什莫尔胜过内森——我爱内森爱得心痛——也许爱是不能比较的。总之,我爱卡什莫尔,爱得很深很深。一想到战争即将来临,卡什莫尔很可能会成为一名军人,我就无法忍受。因此我们不去想它,仍然过着平常的生活,听音乐会、看书、到城里散步,我开始学说俄语。卡什莫尔是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人,那个地方被俄国人统治了很久,因此他的俄语说得很地道,他尽心地教导我。我父亲就不一样,他虽然也长期生活在俄国人统治的地方,却很痛恨俄国人,拒绝说他们的语言。不管怎样,在这段时间我避免去考虑这种生活即将终结。呃,我知道终究会有些改变的,但以为那是自然的改变,你知道,譬如搬出我父母家,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庭。可是我认为这是战后的事情,如果有战争的话,战争也会迅速结束,德国人会战败,卡什莫尔和我就可以照原定的计划到维也纳去念书。”“丁哥,我竟然会这么想,实在是太天真了,就像我的叔叔斯坦尼斯罗一样傻。他是我父亲的弟弟,也是波兰骑兵队里的一名上校。我最喜欢这个叔叔,他充满活力,笑声开朗,对波兰始终有一种天真的自豪感——好像波兰立国那么多年来,从没有被鲁普士人、奥地利人或俄国人统治过,而是和法国或英国一样的和平。他到克拉科夫看我们时,总是穿着漂亮花哨的骑士服,戴着佩刀,一脸络腮胡,高谈阔论,谈笑风生,说德国人要是想攻打波兰,只会得到教训。我父亲对叔叔还是很好,不理会他的说法,但卡什莫尔是个直截了当、具有逻辑观念的人,总会和斯坦尼斯罗叔叔争辩,问他当德军开着坦克入侵时,波兰有多少可用之兵。我叔叔会说,地势才是最重要的,波兰骑兵熟知地形,德军在陌生的地带会全军覆没。你知道最后发生了什么——波兰骑兵一败涂地,三天之内。哦,那一切都是愚蠢、英勇而又徒然的。那些士兵和那些马匹!太惨了,丁哥,太惨了……”-END-
苏菲的选择
斯泰隆著谢瑶玲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索书号:I/(5)《苏菲的选择》以波兰籍移氏、女王人公苏菲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交织描写了她同美国犹太人纳森的深切的、热烈的、畸形的、变态的、大吵大闹的爱情悲剧,以及同小说的叙述者、南方青年作家斯汀戈的爱情纠葛,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精神和肉体带来的灾难性的摧残,无情地暴露了德国法西斯集中营的令人发指的内幕,控诉了纳粹残杀无辜的罪行。小说除了描写苏菲的一生外,还以相当多的篇幅探讨历史和现代文化问题,从不同人物的眼光和角度出发来争论犹太民族问题,以及对南方生活传统的深刻反思,从而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相当广阔、丰富而又复杂的社会历史生活画面。
往期文章
梁实秋:谈友谊
木心:童年随之而去
王强:尘世纷繁,躲进书房
沈从文:谁的生命可以不受时间限制
余秋雨:三十年的重量
陈忠实:我的树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伯特兰·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汪曾祺:夏天
杨绛:孟婆茶
季羡林:听雨
钱钟书:窗
朱自清:背影
川端康成:花未眠
法布尔:萤火虫
刘慈欣:坍缩将在深夜1时24分17秒时发生
奇普·沃尔特:大脚趾的异想传奇
李娟: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
村上春树:猫城的故事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萧红:失眠之夜
弗兰西斯·培根:谈读书
林清玄:猫头鹰人
史蒂芬·霍金: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张抗抗:天山向日葵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丰子恺:吃瓜子
理查德·道金斯:复制基因
汪曾祺:淡淡秋光
巴金:灯
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
三毛:大胡子与我
严歌苓:蛋铺里的安娜
达·芬奇:地球具有一种生长的灵魂
张爱玲:天才梦
王尔德:夜莺与玫瑰
欧·亨利:女巫的面包
老舍:济南的冬天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林语堂:论读书
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阿列克谢耶维奇: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
达尔文:驯化变异
席慕蓉:写给幸福
张恨水:北平的春天
台静农:我与老舍与酒
简媜:那人走时只有星光送他
张晓风:岁月在,我在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节选)
海明威:一天的等待
都德:最后一课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徐霞客:游恒山日记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节选)
周国平:失去的岁月
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宗璞:紫藤萝瀑布
汤显祖:惊梦(节选)
老舍:我的母亲
余华:活着(节选)
李时珍:本草纲目(节选)
赫拉利:人类简史(节选)
白先勇:一把青
张悦然:父亲
冼星海:留学巴黎
刘慈欣:三体3·死神永生(节选)
梁实秋:旅行
卡夫卡:变形记(节选)
郑振铎:劫中得书记
鲁迅:伤逝
沈复:闲情记趣(节选)
儒尔·凡尔纳:海底两万里(节选)
彼得·梅尔:一只狗的生活意见(节选)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节选)
威廉·戈尔丁:蝇王(节选)
斯蒂芬·埃德温·金:肖申克的救赎(节选)
劳伦斯·布洛克:酒店关门之后(节选)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归有光:项脊轩志
曹文轩:秃鹤
费孝通:差序格局(节选)
郁达夫:故都的秋
安房直子:花椒娃娃
乔斯坦·贾德:伊甸园
刘大任:晚风细雨(节选)
张爱玲:倾城之恋(节选)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节选)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节选)
赫尔曼·黑塞:童年轶事(节选)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赛珍珠:圣诞节的清晨
林清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节选)
吴承恩:西游记(节选)
米歇尔·德·蒙田:阅读的价值
傅雷:傅雷家书二则
孙武:孙子兵法(节选)
路遥:平凡的世界(节选)
卡尔维诺:良心
琦君:压岁钱
老舍:四世同堂
曹雪芹:红楼梦(节选)
史蒂芬·霍金:我的病历
余华:兄弟(节选)
萧红:小城三月(节选)
鲁迅:秋夜
列夫·托尔斯泰:穷人
叶圣陶: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汪曾祺:跑警报
丰子恺:我的母亲
西蒙娜·德·波伏瓦:真正的爱情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
冯友兰:活出人生的意义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贾平凹:酒
林夕:生命中不能拥有的
黄宗羲:柳敬亭传
马可·奥勒留:我从父亲那里学到的
梁实秋:酸梅汤与糖葫芦
F.S.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节选)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节选)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节选)
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节选)
沈从文:边城(节选)
袁了凡:了凡四训(节选)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节选)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节选)
李汝珍:镜花缘(节选)
伏尼契:牛虻(节选)
马尔克斯:告别信
吴敬梓:范进中举
茨威格:不朽的逃亡者
柏拉图:理想国(节选)
刘成章:安塞腰鼓
纪昀:滦阳消夏录二
卢梭:论最初形态的社会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节选
亚当·斯密:国富论(节选)
史蒂文·温伯格:最初三分钟——关于宇宙起源的现代观点(节选)
君特·格拉斯:铁皮鼓(节选)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节选)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节选)
比切·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节选)
陈寿:三国志(节选)
比尔·波特:隐士的天堂
汪洁:时间旅行
萨特:文字生涯
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车万育:声律启蒙(节选)
加缪:局外人(节选)
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节选)
曾国藩:冰鉴(节选)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梦、记忆和思考(节选)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飞鸟集(节选)
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节选)
托马斯·哈代:苔丝(节选)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节选)
金庸:射雕英雄传(节选)
朱东润:张居正大传(节选)
钱穆:中国通史(节选)
川端康成:雪国(节选)
佚名:增广贤文(节选)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节选)
迟子建:故乡的吃食
松尾芭蕉: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节选)
张抗抗:书之书(节选)
周兴嗣:千字文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普罗斯佩·梅里美:卡门(节选)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外婆的道歉信(节选)
本杰明·富兰克林:致儿子的信
王诩:鬼谷子(节选)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西线无战事(节选)
巴尔扎卡:高老头(节选)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节选)
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猜想(节选)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节选)
小仲马:茶花女(节选)
王树增:长征(节选)
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节选)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石黑一雄:长日将尽(节选)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节选)
约瑟夫·布罗茨基:怎样阅读一本书
果戈里:死魂灵(节选)
卡伦·布里克森:走出非洲(节选)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节选)
扬·马特尔:少年Pi的奇幻漂流(节选)
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节选)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节选)
杜鲁门·卡坡蒂:圣诞忆旧集(节选)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节选)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节选)
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节选)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节选)
马克·吐温:百万英镑(节选)
●●●
深圳图书馆│图书馆之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或许你还对这些活动感兴趣...
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
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