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燕赵大地北面的丰宁。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周庄主希望找一块化外的清净之地,变卖了在京的资产,来到瓦垄沟,既为避战祸、求生存,更为身边几个好友能在危难时刻有个退步,实现耕读养老的理想。这些脾气相投的好友形形色色,因为种种特别的遭遇而走到了一起,从此不离不弃。这些好友中有艺术家、教授、商人、士绅、资深编辑、图书馆长、画苑院长、文职官员、辞馆塾师,在这天下大乱的环境里,共进退、巧谋划,不仅惩罚了罪恶,保护了善良,避过了风险,还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发扬了传统文化。书中所叙之事波澜叠起,雅趣横生,过去了一个世纪的民俗风情犹如一幅精致的长卷在面前徐徐展开……《瓦垄寨的风灯》连载十
一个小厮跑来和庄主说:“闫师傅让我问问老爷,中饭吃包子,是不是喝山西的米酒,他好备菜?”
庄主说:“好,喝米酒,你去把筛酒的筛子找出来,再把杨太公送来的酒,搬一坛出来,我来开酒坛。”小厮应声向后跑去。
很快小厮抱来一个酒坛,尺把高的酒坛上面用白膏泥封着口,周庄主用一把镰刀模样的东西,一转一割,露出麻纸,打开封口。文耀和雪晨帮着用酒筛子滤净酒糟,分装成十个小坛。庄主让小厮收走空酒坛,并让雪晨延请众人入席,自己到后厨去检视菜品。
暖阁里,席面已经摆好,特别的是每人面前一只土碗,还放了几个很精致的荆编篮筐。众人刚刚坐定,凉菜就摆上桌了。庄主从容自屏后走出来:“请大家吃包子,没想到老闫的红案功夫好,白案功夫也是一流。包子还要等一会儿出笼。大家先喝几杯真正意义上的‘水酒’,酒不烈,清爽可口,这酒要用碗来喝才有味道。文耀你是喝烈酒的,或许不习惯。”
庄主依次给大家倒上了酒,大家端起碗一尝纷纷叫好,林教授说:“很舒服,这是啥酒?难道没有蒸馏酒之前,老祖宗喝的都是这种酒?”
文耀说:“旧小说里写到的,喊‘酒保!筛两角酒来’,就是这种酒,刚才我和张院长筛了好一气,没有给大家当众表演。现在还有酿这种酒的吗?”
“因为粮食紧张,酒的利润又大,所以到处禁私酒,不过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交易不便,自酿自用米酒的也还是有,只是不能做烈酒。今天喝的酒当属这一类。”庄主慢慢讲起了杨太公的酒。
山西雁门关下有个鹿蹄涧庄,该庄的杨太公与周庄主最是相善,多有往来,每年入冬前杨太公总不忘遣人给瓦垄寨送来雁门关的黑山羊和黄米酒。
明清以来,当年杨家将仅有的骨血在鹿蹄涧庄保留了下来,几百年的休养生息,又繁衍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山庄,虽然此地地处苦寒,但庄户人肯下死力,黍子、莜麦、山药蛋作物得足够养活全庄子人。杨太公的先祖有远见,自己省吃俭用,给山庄里请了个落第秀才来开馆,教子弟们读几句“三百千”,秀才带来一本《齐民要术》,闲下来传授些技艺,让山民得到了实在的好处,把一个小山村过成了世外桃源。山民除了将《齐民要术》奉为圭臬之外,还给写书的贾思勰盖了个祠堂受香火。
杨太公的先祖依此书的传授制成了黄米甜酒,加上杨太公几十年来潜心改进,将酒做得远近闻名。后来杨太公正式给酒起了个大名叫“黄金酒”。
“‘黄金酒’用来借花献佛。这种低度米酒,早先都是一口一碗地喝,现在很少能见到那种豪气横生的场面了。大家吃菜啊!今天的菜里有几样很特别,是前几天霍副官送来滇南土产,不过没有老闫,我也不知道怎么吃?今天正好拿出来大家品尝。这一碟子叫乳扇,我想就是晾干的奶酪皮子,在温油里炸至深黄,蘸盐或蘸糖都可以。这个是油鸡枞,拌蕨菜是绝配。”庄主又指着一盘菜说:“下面是豆腐,上面是猪肝胙,笼里蒸过后上桌。豆腐是淡的,猪肝胙很咸,要一点点拌来吃。大家尝尝,尝过就知道什么叫‘仙庭菜’了。”
黄金酒
于董见端木小心翼翼在试吃,说道:“放心吃吧,都是好东西。滇南的东西口味重,油鸡枞和猪肝胙在当地都是待客的菜,轻易舍不得拿出来。平时吃的话,挑一点放在碗里,要吃一大碗白饭呢。”
端木吃过后若有所思:“好吃。老闫用猪肝胙来和老豆腐一起蒸,不放任何调料,厚味配上鲜香。原始的味道就出来了。有点像画写意,渲染后的勾勒。”
“于董,这猪肝胙是怎么做的。”文耀问道。
“我曾到过滇南,见过吃过,但是没有见人做过。”于董说。
黄侍郎接过话来:“我自广西来,滇南的土产多少有耳闻,在老百姓家,每到杀猪时,好东西派了用场后,最后剩下的筋筋袢袢和肉头碎骨也不能糟蹋,于是一起剁碎,与盐、辣椒粉、花椒粉、茴香粉、白酒拌起,装坛封好,放一两年都不会坏。真正讲究的才用好下水,霍副官带来送给庄主的,肯定是大户人家做了用来馈赠的,蒸好后光洁油亮、麻辣可口,那与普通老百姓家做的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了。”
大先生说:“真是不枉了‘仙庭菜’的美誉。”
张院长说:“喝‘黄金酒’,配滇南土产,是老闫头的搭配艺术吗?一点都不违和,土产配土产,天然配天然。今天我们要是喝了‘板城烧锅’,或许老闫头就另配一桌菜了。别忘了,还有重头戏没唱呢!”
“对了!包子。”文耀的话音未落,笼罩在一团蒸汽中的包子端上来了。小厮给每个荆编篮筐中垫了一角烫过的干荷叶,牛肉包子和猪肉白菜包子,分别放进四个篮筐,岔着放开。又放下了两小碗醋和两小碗用香油拌好的辣椒糊。
林教授看着刚端上来的东西,频频点头说:“别看周庄主远居山野,饮馔调料一样都不马虎,宁化府的陈醋,六必居的辣椒糊。牛肉包子配陈醋,白菜包子吗只有辣椒糊能降住,牛肉包子再配菜包子。老闫头调众口的本事有他独到的角度。”
张院长早就按捺不住了:“猪肉白菜是我最喜欢的。”雪白的包子涂上一抹鲜红,转眼间就吃了两三个,说话的人还一口都没吃。
黄侍郎说:“周庄主,有点唐突,您与杨太公的相识一定有个好听的故事!人家居然能年年翻山过隘送来羊和酒,这可不是一般的交情。刚才霍副官的迷还未解。我今天有点晕。”
庄主说:“这可难住我了,三两天都说不完。缘分到了,想不认识都难。黄侍郎日后若有用得着在下的时候,尽管开口。来,喝酒,这东西越喝越厚,您只要记得咱们在雁门关有好朋友就行了。”庄主一招“云手”轻轻化开,黄侍郎明白他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隐情,也就不再问下去,但此事印象颇深,轻易不会忘掉,就像第一眼看到那盏风灯。
酒足饭饱,众人朝庄主道了谢,各自去休息了。
“大先生留步,您看晚上请宋掌门来喝酒怎么样?”庄主说。
“好啊!我也很想会会宋掌门,听他讲讲这‘尚义和戏班’,栗总办还要向他打听个人。一定很热闹!不过,这么大的雪不好走。”大先生也很兴奋。
“我来安排接送好了,说是在一个村,却隔着十来里。晚上回去实在不好走,老孙头房间里再住俩仨人没问题。”庄主喊过一个小厮,让他到村公所跑一趟,邀宋掌门晚上一起来喝酒,要他和家里说好,今晚就不回去了,留住在瓦垄寨。然后顺便问问上承德的車下来没有。
酒碗
大先生问庄主:“木工马师傅去承德了?”
庄主答道:“昨天就走了。我担心路上,别出什么事儿。”
“应该没事的,一天跑承德的人不知有多少。我去泡一壶养心安神的好茶,我们来喝点儿。”大先生说。
“我这里有那么多茶,还要泡你的茶。”
“庄主有所不知,看你这两天事情多,有点上火,我来泡点‘六堡茶’喝。这还是前几年江律师自梧州捎来的当地名产,算下来至少十年了。此茶越陈越好,五年以上已经就有明显的安神作用了。我也给你带了两篓,天热的时候去暑,加一两片薄荷叶,做凉茶喝绝妙。”大先生泡茶的时候,特意加了指甲大两片罗汉果。
大先生陪庄主喝着聊着,几次提到霍副官,不知道近两年发生了什么,总是有种心神不宁的预感。大先生问庄主:“你是不是觉得他有没说完的话。”
“是的。我是个不太爱打听的人,也就没问下去。”
“那他就有可能很快回来,这次他来是为什么事找个出路,或者说是找个退步。”大先生说。
“您说他马上还要返回来?那他怎么一点口风都不漏呢?”庄主疑惑地说。
“这就是说,您这位义弟在这几年里,风里雨里受了太多历练,不再是早先那个毛头后生了。”大先生又给彼此的茶杯里续了些热茶接着说:“他还有事情没落实。他要托付老兄的不是小事,所以他有一样不落实,就有一天不会开口。”
“您老说的是。柱子(霍副官)是稳重了,有出息了。不管什么事儿,我接着就是。”周庄主说着还有些哽咽:“六七年没见了,小子还想着我。”
“处人就是处世。看准了人,什么都不叫事,天塌了有地接着。”大先生鼓励他。
“大人物要的是江山,老百姓要的是平安。过两天他来了再说。”庄主也在盼着。
这时听得走廊上传来笑嚷声,张院长拉着端木进了客厅:“今天让我两子,我要赢了明天咱们‘分先’。”
“我看不见得,今天两子,弄不好明天就三子了。”端木逗他说:“今天别下了,我先把庄主布置的事儿了了吧。”
“什么事啊?”张院长问。
“写几个字。委曲你帮我打个下手。”端木说。
“对对对!此事要紧。我去准备。”张院长引路去了书房。
端木在一张纸上记下要写的字:
“允执厥中、瓦垄寨、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晓星送残月、古井汲冰泉、七碗茶歌……”,然后计算如何裁纸。
“端木兄,你为周庄主写的几幅字就要有意地仿效乾隆的书体,张挂起来后,客人们就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了,哈哈哈哈。”端木向来不介意张院长的玩笑。
不长的时间,书房的地上就晾满了写好的字。果然,那两幅联上的字,一脸雍容,真书间行,毫不矫饰,的确有点皇家气派。大先生和周庄主也走过去看,庄主很是喜欢。
客人们陆陆续续从客房里过来,又让端木挥毫著墨,写了好一会儿,端木有求必应,一一照办,最后又很认真地用了图书〖注〗,热闹了个把时辰。
庄主正要和大先生说什么,听得院门外有动静,顺窗口望出去,是刚才派出去请人的小厮回来了,车把式搂着缰绳把车赶进了院子。小厮先跑进来说:“宋班主来了。承德方向的车正常,只是要晚回来一个多时辰。等一下我再去接一趟,路上是不好走。”
庄主对大先生说:“走,我们去迎迎。”
〖注〗图书:túshu,图书的“书”字读轻声,指图章。
(未完待续)
编辑:周晓辉
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删改。谢谢~
往期回顾:
《瓦垄寨的风灯》连载四
《瓦垄寨的风灯》连载五
《瓦垄寨的风灯》连载六
《瓦垄寨的风灯》连载七
《瓦垄寨的风灯》连载八
《瓦垄寨的风灯》连载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