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临港新片区山兰路的商住办综合社区项目,由港城集团下属上海海港新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和光明集团下属上海花卉园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其景观步行街全长约米,路宽15米,毗邻滴水湖边环湖西一路。此项目设计范围为山兰路与龙竹路、香竹路、黄日港北路交界段,两侧商业业态定位多为休闲餐饮。界定的空间规划布局将山兰路的街区定义为整个社区场地的核心生活纽带和未来片区的主要场景交互因子。
初见山兰
项目由房产公司团队倾力打造,“UM效度实践”负责景观设计。
建筑设计:高目建筑
景观摄影:柯中州
UM设计团队第一次介入本案的景观设计工作便结下了“山兰之缘”。后经高目建筑创始人张佳晶老师主持整体建筑设计方案,随着方案的逐渐深化,一条15米宽的山兰路步行街区串联起5+1的六块商办功能模块。漂浮于地块上的白色建筑群宛如有着厚重积雪的松树林扎根于此,围合布局成一处规整的网格化景致,一个小众的优质项目就此出现在视野中。
走进设计
本案的街区具备先天的长宽比优势,可以打造一条别具休闲体验感的商业街。在当下街区消费体验越发弱化与萧条的大背景下,山兰路的街区景观设计更侧重于如何真正激活社区活力,打造一条兼具购物餐饮、休闲驻足等生活场景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商业生活街区。带着人文体验为魂,功能布局为骨,自然景致为肉的产品态度,本案得以呈现。
「形态与动态」通过对片区的调研及场地空间尺度的分析,UM设计团队针对本项目地块的地理区位、人群密度、业态配比提出一种反常规的商业街断面形态。树林、高差、双层平行动线这种反常规的商业景观空间设计手法全部在街区断面上呈现出来,打造出全新的商业街区景观断面。
航拍实景图(俯视图)
按照建筑布局以及其功能分类将15米宽的商业街进行空间功能和业态再整理,围绕休闲餐饮商业这一主题打造全新的互动体验街区。“林下街区”将整个街道断面塑造成一个层次丰富的体验停留型生活街区,驻足于此,静态错落的设计在视觉上增添了灵动感。
航拍实景图
作为滴水湖总规划水滴概念的延续,山兰路步行街以“活力水,生命树”的景观水系以及林荫绿带这一主题将南北街区串联成为一体。水系以入口端头主景跌水为源头,整条街道串联条形水系,中心活动区设置喷泉广场,通过街区的活水串联出一条水景休闲带。火树银花——山兰路夜景流水的设计为本案的呈现增加生命力,动态水景的呈现将给未来置身于此的商业、办公和居住场景带来更具交互性的体验,动静结合的景观链焕发着活力与灵性,街区氛围更具有生活质感。静谧的林下空间
「昼夜与四季」“林港”——绿意盎然步行街道,在如此宽的街区将大树散置于街道中,保证通行的同时打造别具休闲氛围的林下停留区和林下餐饮区。配置姿态优美的景观遮阴树种,人们在树下可坐可憩,有效解决了街区休息功能的需求。树种选用树形优美的落叶榉树树种,即保证夏季遮阴,又可实现冬季人群的日晒需求。在这里停留,可以感受四季的变幻。下层植物设计避免了生硬的直线条和传统绿化搭配,采用自然韵律为主的弧线布局。用较丰富的草花灌木混搭,品种选用常绿、落叶、开花等不同变化。榉树与草、石阶与木椅、阳光与树荫,这里的每一处风景相互照应,天然的地被层植物与上层大树的结合为整条街道带来舒适自然的气息。山兰路的深秋(俯视图)移步换景,同一片景致在昼夜的交替中也有不同的味道。夜色初起,被装饰在树木上的零星灯带亮了起来,静静的点缀的街道,给夜晚带来了些许温度,整个街区也笼罩上温暖亲切的氛围。单侧商铺空间
空间呈现
山兰路以空间为笔,用时间作画,“林下街区”呈现的是一道时间性的风景,她在不断生长与变化着。“待大树成荫,你我并肩而憩;待红叶飘散,你我共赏斜阳”
依水而居、近林而息、富氧而作,“林港”将一步步实现这样的美好生活愿景。
夜间动感的山兰路(俯视图)
龙竹路南侧入口
香竹路北侧入口
未来
从设计至落地,山兰路商办街区仅仅刚迈出一个社区空间生命周期中的第一步,未来的入住、运营、生活场景植入才是一块场地真正生命力的绽放。
临港新片区享有着上海独有的自然环境资源,在近十年的开发中已逐渐聚集人气与热度,随着城市人群与密度的变化,在这里记录下这样一处更介入场地、更契合场所体验的景观环境——少则幽静休闲;多则热情纷繁。
生活赋予人们感受与成长,而联结生活的景观街区也一直伴随着人们去体验幸福滋味。希望通过这样一条近米的“林下街区”,持续打造具有临港特色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宜居安居城市软实力,与您一起迈向未来!
来源:港城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