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强迫症,6:13推送;
转发或分享,可得电子版。
(微专题和微考点除外)
地理工作室
高三复习利器,请看下面链接
1.微专题的来龙去脉
2.微专题目录和样本
3.微专题设计思想和意图
来自学科网
三、地理景观图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1.B2.D3.A
1.由题中日期“3月25日”和“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知该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独有的植被,我国无地中海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4—6题。
4.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图1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5.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6.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B.豫剧
C.粤剧D.越剧
4.D5.B6.D
4.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是长三角区域,故选D。
5.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选B。
6.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选D。
地理景观图是用画面直接展示地理事物的图,图中的信息量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地理景观图不仅能考查考生的图像判读与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景观欣赏与审美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自然原理和自然规律的理解、推导、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景观图判读的方法如下:
(1)分清地理景观图的类型。地理景观图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自然景观图常见的有地质景观图(名山、断层等)、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图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带景观)等。人文景观图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业景观图(耕地和林地等)、工业景观图(采矿厂、生产车间等)、建筑景观图、名胜古迹景观图等。
(2)读图名。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属于哪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3)读图中的地理要素。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
(4)分析景观图中的地理要素。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联系所学地理知识解答题目。
欲购微专题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