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网络助学陆艳一二单元专题

一二单元专题复习二:文学知识

自主导学案

一、专项复习之一文本常识篇

课文内容梳理

1.《邓稼先》是人物传记,这种文体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散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对学术严谨刻苦的实干精神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也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4.《孙权劝学》出自《资治通鉴》,此书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十六朝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本文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

5.《黄河颂》是诗歌,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本文选自其创作的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本文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

6.《老山界》是散文,作者陆定一。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反映了红军长征经历的各种困难,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以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作者对沦丧故土的怀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过对大量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8.《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深明大义、机智勇敢、不慕名利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二、专项复习之二阅读方法篇

(一)一二单元学会的精读方法总结

1.笔读评点法

(1)把握关键语段。

(2)揣摩品味词句。

(3)抓住细节描写。

2.朗读涵咏法

3.批注学习法

(二)具体方法复习

1.笔读评点法:

(1)概念:边读边评,把读、想、记紧密结合在一起。(一般上课的时候带着老师的提问圈点勾画)

(2)把握关键语段法:

比如: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邓稼先》)

①文中的小标题

②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③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④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3)揣摩品味词句法:

比如:请你说说对“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的理解。(《说和做——闻一多言行片段》)

品析:“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抓住细节描写法:

比如: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找出来并赏析。——《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写鲁迅笑的神态,形象生动。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2.朗读涵咏法:所谓“涵泳法”,就是要沉浸在作品之中,体验感悟,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通过朗读或朗诵的方式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

比如:《黄河颂》的朗读

(1)“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2)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3)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文化的摇篮”“铁的臂膀”“英雄的体魄”“民族的屏障”的深刻含义,理解了诗人保卫黄河的雄心。

3.批注学习法

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的内容: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

批注的方法:

1.赏析语言(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 

2.评点人物   

3.生发联想 

4.剖析写法

5.质疑问难

批注的注意点:

 “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同学们看看《回忆鲁迅先生》《黄河颂》《土地的誓言》这里的批注又什么特点?)

三、专项复习之三写作手法篇

(一)排比的定义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一种修辞格式。

(二)文中排比句赏析

1.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赏析:运用排比,列举年列强侵华的事实,说明了当时的中华民族是怎样“任人宰割”。

2.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赏析:运用比喻和排比,以动衬静,将此时的听觉感受行云流水般挥洒出来,烘托出夜色的静谧,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赏析:运用大量的形容词和短语修饰事物构成排比,使事物带上了丰富的意味。物象的堆积与罗列把整个关东原野的美丽景象展现在读者眼前,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热爱之情。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赏析:运用互文和排比,写出了木兰四处购置战马、鞍具等装备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操办得急切而又井然有序。

(三)排比的作用

A.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动人。

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没有和宽广。

B.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

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C.运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严密透彻。

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D.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

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小结:总的来说,排比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2.叙描细腻,说理充分

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专项复习之四语法知识

(一)词的概念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二)词的分类

(三)词的作用

A名词:

1.概念: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2.种类:

表示人的:雷锋黄继光同志作家老师学生

表示物的:水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道德文化

表示时间的:秋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过去

表示地点的:上海中国亚洲远处近处

表示方位的(方位名词):上下左右前后周围里面四周

3.所做的句子成分:

常做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例如: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鸟飞上了高高的柳树。

B动词:

1.概念: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2.种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一般动词):

例如:走、坐、听、批评宣传保卫研究开始停止

(2)表示存在消失的(存现动词):在、发生、有、演变、死亡、消失

(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怕想念、打算、希望、害怕担心、讨厌。

(4)表示判断的(判断动词):是

(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

3.语法特征:

做句子的谓语

例如:

他正在听课。

小王对他的表弟说了几句话。

C形容词:

1.概念: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

例如:勇敢坚强大小强弱矮胖红的黑的

2.标志:能受副词修饰。

例如:很勇敢非常好格外美丽

能带“的”勇敢的美丽的好的

3.语法功能:

常做句子的谓语或定语。

例如:

(激烈的)战斗打响了。

这花[很]美丽。

D数词:

1.概念:表示事物的数目和次序的词。

例如:一、二、百、千……

数词必须和量词连用。

例如:一辆车一口人一度电……

2.数词的语法功能:

常做句子的定语或补语。

例如:一艘小船慢慢地漂了过来。(定语)

我比他大一岁。(补语)

E量词:

1.概念:计算单位。

2.种类:

(1)物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计算单位的词(人或事物数量)。

例如:一尺布一口人一斗米一杆称

(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计算单位(动作数量的)

例如:开一枪说一句演一出

3.语法功能:

常用来做句子的定语或补语。

一辆马车从我的面前驶过。(定语)他说了我两句。(补语)

F代词:

1.概念: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2.种类:

(1)人称代词:我我们自己自个儿

咱咱们你你们人家他(她)他们大家大伙儿彼此

我的你的他的她的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咱您您的(“您”没有复数形式,不能说“您们”)

(2)指示代词:这这里这儿这会儿那那里那儿那会儿这些那些这样这么样那么样其中其中的

(3)疑问代词:哪里谁什么怎么怎样怎么样多少多会儿

3.语法功能:

常常做句子的定语、主语或宾语。

例如:

做主语: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

他们的心最红。

做定语:(你们的)心真是黑透了。

(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武夷山。

做宾语:考过驾照的人有你吗?

真正的勇士永远是我们!

真正美丽的地方就在我们这儿。

G:副词:

1.概念: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它们的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程度副词:很、最、非常、十分、格外、分外、更加

越、稍微、几乎

(2)范围副词:都、总、总共、统统、只、仅仅、单、一齐、一概、一律、单单……

(3)频率副词:已已经、曾、曾经、刚、刚刚、正、正在、将、将要、渐渐、屡次。

(4)否定副词、肯定副词:一定、必须、必定、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必、莫。

3.语法特征:

常做句子的状语

这个人很热心。

今年夏天十分热。

今年很多人没有穿夏衣,就度过了这个季节。

H介词

看下面的例子:

我来。

我们听课。

雷锋走过来,自然知道苦难是怎么一回事。

,她就学完了古代汉语的研究生课程。

小王交给他的书全部都借给了他的小弟弟。

小王蛰了。

介词:

1.概念:

介词是虚词的一种,它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放在名词(名词短语)或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做谓语的状语或补语。

看下面的例子:

从自从自打在趁趁着

当着于由沿着随着赶临近

2.分类

I连词

例如:

(1)北京和上海是直辖市。(连接词)

(2)你可以把它放在桌子上或放在抽屉里。(连接短语)

(3)吉姆虽然不聪敏,但是他很用功。(连接复句的分句)

连词:

1.概念:虚词的一种,用于连接句子中的单词、短语,复句的分句或连接句子的词叫作连词。

2.标志:连词在短语或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做句子成分。

3.种类:和、跟、同、与、而、而且、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如果……那么……

作业

1.下面各组词语加线字音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聘(pìn)殷红(yān)鞠躬尽瘁(cuì)妇孺皆知(rú)

B.挚友(zhì)新鲜(xiān)截然不同(jié)热泪满眶(kuànɡ)

C.宰割(zǎi)呜咽(yān)风悲日曛(xūn)迥乎不同(jiǒnɡ)

D.哺育(bǔ)惩罚(chénɡ)深恶痛绝(wù)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彷徨至死不懈九曲连环

B.污秽一泻万丈无暇及此

C.澎湃气冲斗牛来势凶凶

D.澜语兀兀穷年刮目相看

3.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B.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C.考试考了个鸭蛋,他仍不.以.为.然.,难怪老师要批评他。

D.刘备思贤若渴,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在我国可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佳话。

4.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见:了解)

B.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

C.及鲁肃过寻阳(过;经过)

D.即更刮目相待(更:更加)

5.下面句子中加线字的含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

C.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陈太丘与友期行

D.结友而别择其善者而从之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组诗《保卫黄河》的第二乐章,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展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B.《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回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土地的誓言》由我国现代作家端木蕻良所写,该文表达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D.《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乃莹,现代作家,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年间的史事。

B.《孙权劝学》中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的句子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操办出征用具的急切,渲染了紧张气氛,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

8.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见往事耳(往事:指历史)即更刮目相待(更:另,另外)

B.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C.阿爷无大儿(爷:父亲)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D.雄兔脚扑朔(扑朔:动弹)双兔傍地走(走:行走)

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译: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译:从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将军经过一百次战争都牺牲了,壮士征战十年都胜利归来了。

10.下列词语都属同类的一组是:()

A.北国天骄衣钵隐衷B.消极敷衍痛快惊诧

C.间或凄然大抵简直D.什么人们这里高处

1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中有三个副词。)

B.“老师和同学都笑了”中的“和”是连词;“他整天和人打架”中的“和”是介词。

C.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句中的“而”是表递进的连词)

D.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

1.C

2.C

3.C

4.D

5.B

6.A

7.A

8.D

9.A

10.A

11.C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sz/6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