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民国女作家的爱情之殇

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萧红是民国著名的女作家,和同时代的冰心一样出名,不一样的是萧红一生颠沛流离,在感情上不知所终,在生活中一片凌乱。围绕萧红一生的是一个叫萧军的男人和两个未能抚养长大的孩子。

电影《萧红》为纪念萧红诞辰百年,由霍建起执导拍摄的,剧中萧红由演员宋佳扮演。

萧红最著名的作品是《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但是真实的女作家的生平,却如同影片中演绎的那样,追求爱情,就像飞蛾扑火,时刻在追寻梦想中的爱情,却始终得不到。

整部电影,穿插着萧红的旁白,而结合史实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萧红原名张廼莹,从她的长篇作品《呼兰河传》中,可以知道她对家乡印象深刻,对于外祖父感情深刻,相应的在以坚持上学的过程中,造就了她倔强而又不屈服的个性,也因此在面对家庭的包办婚姻时,她选择了逃婚,但不幸的是,没能逃过命运的安排。和未婚夫汪恩甲的命运纠缠从一开始或许是为了认识后来的萧军。

这段故事并不难解,接受新式教育的人,难以接受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不料未婚夫不算讨厌,但男方家里提出解除婚约,男方无法背弃家庭,只能接受;但爱情未能被家族阻挡,未婚男女选择同居,女方怀孕,男方却不知所终,正在此时,走投无路,被困在旅社的萧红,只能写信向报刊编辑部求助,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萧红认识了萧军,笔名萧红也正是在认识萧军后起的。

影片中,让人难以释怀的,是萧红的两次爱情都是在怀着别人的孩子的时候修成正果的,而两个孩子都没能留在年轻的女作家身边,一个送了人,另一个出生夭折。或许正是这些经历,让萧红在作品中总能带着一种深刻来讲述命运。

萧军风流倜傥,给了萧红莫大的鼓励和安慰,虽然两个人始终处于经济窘迫中,但是文学给了他们最自由的天地。然而萧军燃烧一切的热情,尤其是对别的异性,让萧红心生不安,一九三六年七月,为了理清和萧军纷乱的感情纠葛,萧红远渡日本。

而从日本回来后,在迎接她的码头,遇到了她的第三段爱情,和清华大学生端木蕻良相识,无从去猜度这个崇拜萧红的大学生有着怎样的魅力让萧红最终决定嫁给他,和端木的结合,萧红抱了很大期待,但是很明显这个一味崇拜萧红的男人,面对生活是那么的无能为力。结局是,萧红留下了“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的话语,年仅31岁,英年早逝。

我们从女作家的生平履历中,就可读到她本身的矛盾和纠结,她勇敢的走出了家庭,逃婚选择了坚定的接受教育,但是又难以避免的走入了未婚夫的接济中;她追求极致的爱情,却又难免遭受到并不忠贞爱情的背叛;她的文学作品,独具一格,为后人所欣赏和激励;正是不同于同时代众多女作家的才华出众后的回归家庭,才铸造了她对人世间悲苦命运的宏大认识,她的文字是不受限制的,正是长久的忠于内心的感受,所以宣泄起来,得心应手,直率和空灵是她作品的最大特点,当然我们不可避免的要看到除了作品之外的人生旅途。

坎坷而又迷离的命运,让我们不由得心疼,可谁又能替代萧红选择,是从逃婚开始就错了,还是认识萧军、和端木结婚,爱情怎么这么伤,或许就像她在《生死场》中写的那样:

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sz/10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