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06.12苏州,虎丘
端午小长假第一天上午到达苏州站。出站后直奔停车场,跟W约好在这里碰面。临近正午,因为高架堵车,W没能提前到。当时的停车场内,汽笛声、指挥车辆进出的尖利哨声、三两行人的喊叫声,扑面而来的尾气,闷热的封闭空间,早起赶车的疲累,瞬间感觉火气快要蹭蹭上来。
幸好及时掐灭,暗自提醒自己,得控制住,这种情况下没有人应为你的糟糕情绪负责。平复后,我告诉W自己的准确位置,等了不到十分钟他就到了。W是最了解我的人,他大概还想着我心里会对他的晚到有些不舒服,而我则想表现的无所谓一些,上车后盯着他看了一会,夸他当天的搭配很帅气。他听后很高兴。
一念之间,千差万别。W邀我至苏州,完全以我的喜好和精力为主,将行程安排的明明白白。车票买好,来回接送,对出行表现的兴致勃勃,是贴心的玩伴。重游虎丘
故地重游,没有太大期待,万幸那几日的苏州分外凉爽。江南梅雨季,烟雨成了主景,倒也贴合时节。中午在W出差暂住的公寓午休,吃完午饭后往虎丘。多年前买婚纱,记得周边有不少巷子,有物美价廉的各式旗袍卖。然兜兜绕绕到了,才知因地铁施工,封街封路,巷子里的小店纷纷歇业,再不见当年盛况,烈日下走完两条马路,入眼只余城中村似的衰败,偶有仍在营业的绣坊,也无闲逛兴致,就此作罢,决定去虎丘景区一游。八年前我曾与远道而来的好友一起游虎丘,十年前W也曾携友同游,然我们没有一起来过,这次算误打误撞。午后暑热犹在,买票入景区。本想走马观花打发时间,临了在入口处改变主意,租了一台电子讲解器,决定正儿八经游一游这个“吴中第一景区”。
从景区正大门入,耳中传来“虎丘”一名来源解说。沿山坡而上,满山葱翠入眼。长长的山路,如果只是匆匆前行,就什么也发现不了,很快走到尽头。但是听着讲解,实则一石一亭都有典故:“憨憨井”、“枕石”、“试剑石”、“古真娘墓”,一条再简单不过的山路,如此多的故事,平添厚重与沧桑,仿佛看石不是石,看碑不是碑,是数不尽的风流人物及风月爱恨。特别是“枕石”那一段,大概是与唐寅和秋香的传说相关,耐心站在石头旁听解说,听完会心一笑。一抬头,发现W已走出老远,慌忙赶上。
走完不长的山路,到核心景区,便是千人石、剑池所在地。从山腰到山顶,入目满眼葱翠,层层叠叠,鲜红的“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格外显眼,万丛绿中一点红。剑池幽深,平静无波,凉气自来,屏蔽了远处的喧嚣,隔绝了闷热暑气。这里长眠着吴王阖闾,以及数千把古剑。因处于珍贵的虎丘“斜塔”下,至今仍未开掘。历史悠悠而逝,留下了无尽的传说和想象。(虎丘剑池)不大的面积,处处是“古物”,观音殿、摩崖石刻、孙武练兵场……登至山顶,到云岩寺塔下,凑热闹买了两根文创雪糕,糯滑的草莓味,口感实在不错,在塔下休息,一边听着讲解、舔雪糕,一边看游人来往拍照,没有拥挤和嘈杂,微风拂面,也有些惬意。吃完雪糕,绕塔一圈。仔细听了讲解,明白斜塔来历,原是地基和承重的原因。塔墙斑驳,砖瓦破损,仍屹立不倒,也算是一大奇迹。
下山时选择另一条路,一不小心又与W走散。一个人经万景山庄赏盆景。曲径通幽,亭台叠嶂,典型的江南园林风。傍晚闷热,浑身汗湿。找了无人的地方坐下来,对着园子里整整齐齐的盆景发呆。远处有一个外景写生团队,穿着汉服的妹子巧笑嫣然,摆出各种姿势。小路两旁野花丛生,四处寂静,恍然有种不知身处何处的错觉。
歇息够了,返回主路,远远望见W在千人石场上等我。讲解器里再次传来千人石场的由来:夫差葬父后,考虑到陪葬品多,怕后人生贼心,在石场上斩杀修墓工匠。这里也曾血流成河啊!再回乌镇
几年不到苏州,其实有很多地方想去。W想去古镇走走,我将去过的古镇一一数来:周庄、同里、千灯、甪直、锦溪……还有浙江的西塘、南浔、安昌。就景来说,还是觉得都比不过乌镇。一查,惊喜发现苏州到乌镇仅1小时车程,当天便可往返。W于是建议,早上出门简单带些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想回就当天返回。觉得还行,就在景区内住一晚。这个建议真好。我虽不止一次去过乌镇,但还从未在景区内住过,有点跃跃欲试。清晨八点出发,开出大概十来分钟后,雨势变大,我提醒W现在返回还来得及,就在公寓宅一天。W继续开,坚称出发了就不可能打退堂鼓。这话我实在欣赏。
好在一路畅通,半小时后雨小,这时已经上了苏浙省道。天空如镜,两旁绿化怡人,W说走这么漂亮的省道真是赏心悦目。路的尽头有一条河,上桥后导航突然提示已进入嘉兴界内。这可真把我们惊到了,原来苏州吴江一过就是嘉兴乌镇,界限是一条河。难怪说乌镇是“两省三府”(古时苏州府、嘉兴府、杭州府)交界地,更处于吴越两国边境,自古便是两国屯兵交锋处。
小小乌镇,大有来头,千年繁华,至今不休。后来在乌镇深度游玩两天后,其实更有感触,乌镇就是乌镇,景色更胜一筹先不说,光是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的不同布局、民宿文化传承,就非其他江南古镇可比拟。去过没去过的无论怎样吐槽,尤其是时常听人说“江南古镇都一个样,其实没意思”,没意思的不是古镇,是人。
到达景区时雨停,在西栅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买了东西景区通票,气派的大厅人来人往,有办理住宿的咨询处。上前询问,工作人员点开系统,景区3D导视系统显示景区内各家民宿位置以及当前入住情况,根据我们的要求推荐了两处临河民宿。
本来还在犹豫今晚要不要住下来,这样一来就立马下定决心了。最初推荐的是一楼临河房,想着梅雨季雨水多,担心河边一楼潮湿、蚊子多,决定住二楼。事实证明工作人员的推荐是对的。后来我们发现,因为二楼房间被一楼突出的瓦栏挡住,并不靠水,开窗即是瓦片,不是水面。这真是一个遗憾。
民宿价格并不美丽,但尚在接受范围内。主要是能感觉到服务很好,办手续的窗口,清一色穿丝质旗袍的古典美女,讲话温柔又耐心。缴费后在旁边办理行李托运,承诺一小时内送到预定的房间。暗想,这可真是与时俱进!这样一来,我们“轻松上阵”,乘上接驳车,先从东栅景区游玩。东栅
乌镇有东西南北四栅景区,核心景区为东栅、西栅,其中西栅最为游人青睐,古朴与时尚兼有,景区内河道纵横仿似迷宫,沿河小木楼林立,怎么看都不会厌烦。相反,东栅相对“破旧”,历史民宿遗迹居多。我们到东栅后,远远看见一个规模颇大的旅游团,几十人聚精会神在听导游讲什么。本打算绕开,走进才发现导游是一个留着披肩长发的年轻小伙子,闷热的中午,他却穿着两层汉服,兴致勃勃地向游人介绍乌镇古水道、码头和桑蚕娘娘。语调抑扬顿挫,幽默风趣,听得旁人哈哈大笑。觉得有些意思,决定跟着听一听。这一听就跟着走完整个核心街区的一半,途径江南百床馆,近距离观摩据说价值千万的“千工拔步床”,床架豪华,床栏的雕工装饰精巧无比,令人大为赞叹;至香山堂、草木染坊、粮酒坊、精品木雕馆、矛盾故居,发现这位导游身后“蹭听”的游客队伍越来越庞大,渐渐的有些拥挤,无奈放弃。和W寻了一处无人的长廊坐下歇息。走到街区尽头,到河对面,往景区出口走,一来一回,算是走完整个东栅。东栅保留的民宿遗迹颇多,更“原味”,但是街道狭窄,除了一条河,没有特别景致,与江南其他古镇并无二致。游东栅的中午和下午,雨水较大,其实很不方便。但正因为如此,走在狭窄悠长的青石路上,因河岸门店关闭较多,倒少了些嘈杂,多了些清净。午间寻一处河边小店,两人各来一晚粉丝,找了临窗位置,嘬一口粉丝、啃一口鸭翅鸭头,再看窗外雨点砸在石桥上,砸在青石路上,飘落在碧绿的河面上,看人群来往悠然穿梭,倒也有那么一些不慌不忙、岁月静好的感觉。(酒糟坊,尝了56°酒糟)民宿
事实上,自打办理好晚间住宿后,我们倒真是不慌不忙了。走走停停,四处看看,慢悠悠晃完东栅景区、再乘接驳车到西栅后,近下午三点,有游客结束游玩陆续出景区。我们先前预定的民宿离入口并不远,加上景区内所有民宿都有统一编号,倒也很好找。民宿前台在一处,房间在街对面的另一处。一楼是餐厅,沿河一个小阳台。二楼有两个大房间,我们住右边那间。上楼时木梯嘎吱作响,梁顶低矮,颇有小楼深深的韵味。房间虽小,胜在格局合理,开窗可见河边慢悠悠经过的乌篷船。稍微收拾一番行李,用房间准备的本地小雏菊泡了一壶茶,我在楼上喝茶,W要去一楼阳台看风景,换了大裤衩和拖鞋就下去了。(临河民宿;二楼窗外,一面临河,一面临街)
西栅的夜
住景区内最顺心的一点是累了可以随时休息。两人回房间补了一个晚来的午觉,一觉醒来窗外星星点点,灯火璀璨,不见喧哗,只有船桨划水的水波声。近晚八点,收拾齐整下楼觅食,感受一下西栅夜景。大雨已歇,街道潮湿,空气中还残留着丝丝水汽,西栅的夜在两岸景观灯的映衬下显得美不胜收。走走停停,找了一家人少的小馆子,将三个菜一扫而空,瞬间满血复活,继续往街道深处走。其实也没有目的,晚间各小景点闭馆,看景是看不成,只是沿主街道走,漫无目的,感受沿街热闹。发现不少穿汉服的美女提各式宫灯,不免好奇,到了沿河一处拐角,眼见河岸宫灯亮丽如画,便看到旁边有一处卖宫灯的店子异常火爆,做工精美,式样别致。W说,给你来一个?我说看看就行,人家穿长裙拍照当道具,我提着不方便。热闹的地方也就是那几个固定地方,往北将近街的尽头是白莲塔,已渐渐不见游客。本想去酒吧坐坐,感觉也没那个精力。年岁渐长,恍然之下,真正感兴趣并愿意付之行动的事物并不多,觉得这没什么看头,那也没甚意思。
腰腿有些酸疼,决定返回休息。巧的是无意间走到了游船码头,一船坐八人,已有六人在等“拼船”。我们上船坐定后,小小木船便启程了。
已近晚11点,船公一边摇动浆板,一边与船客闲话。这是当天最后一班船,到景区入口码头后,就要结束营业。我们还真是幸运。
夜晚的西栅消弭了人潮,静谧如常,岸边楼阁只余剪影,此时才显露出古镇的原本模样。更夫的敲锣打更声应景的传来,明知是人为的表演,还是不自觉代入,仿佛穿回两千年前的吴越小镇,白日为一膳一食操劳,结束一天的忙碌,踩着夜色而回到温馨的木屋,安然好眠。
船程二十余分钟,不长的时间,却感觉水路漫长。下船后离开码头,走在几无行人的街道上,再次生出不知身在何处的恍然感。白天拥挤的草木染坊此时关了栅栏门,染坊内空无一人,只余垂直而下的蓝染布随夜风轻轻摆动,好似也需安静的修养一番,等着迎接白天的游人。多年前,我也在这里拍了不少照片,各种新奇、驻留,如今却再无波澜。
昏黄的路灯下,和W默默无言的走完青石路,回到民宿。
(空无一人的街道,看古时各类船的介绍)
清晨
西栅内河道纵横交叉,是名副其实的水上古街,随处可见的百年老樟树,奋力攀爬织就绿网罩满墙壁的爬山虎,路旁满满当当的绿植欣欣向荣。乌镇选择文艺女王刘若英作为代言人,那句“乌镇,来过,从未离开”由她说出来,仿佛又多了一些别样的情调。古街是温婉的,也是生机勃勃的,镇在河上,河在镇中。水乡世界,谁能不爱呢。
因了固定的生物钟,清早不到七点醒来,没有拖拉,按计划起床梳洗,吃完早餐,在九点之前趁景区还未开放,好好再走一遍。清早的街道与石桥
(桥上发呆)
清早的静谧与夜间的沉寂又有很大不同,阳光照耀,明亮清晰,河水是绿的,花草是绿的,令人振奋。不少店铺早早开门迎客。一路走来,买了乌米饭、绣花鞋、荷叶茶,虽说一路晃晃悠悠,但是目标明确:看看河岸水景,再去看看昨晚偶遇但已闭门的乌将军庙、昭明书院,还有沿街的几处手工店铺。和W一起在无人的石拱桥上相对静坐许久,感受晨间凉意,一艘稍大的木船从桥下经过,载满一船行李,看船在码头石阶停下,行李被依次送往客人预订的房间;船公在青石巷里急匆匆走过,即将开始一天工作。依稀记得昨晚船公说过,本来是九点上班,但住在景区内的游客七点要坐船,开工时间提前了两小时;营业员将一块块门板取下打开铺子,长长的木板子,昨晚也见她们一块块装上;早点铺的大姐吆喝乌米饭,乌米饭装在小小的竹篓内,一个大概装满两口的量,买一个尝尝,口感令人惊喜,走出好远还在后悔没多买几个。经过一间花茶店,尝了苦荷茶,被苦香味吸引,忍不住入了一下罐。店内各式花茶瓶瓶罐罐琳琅满目,量小价低,在老板娘的热心招待下,在柜台将茶水喝了个足;一对年过花甲的老夫妻携手坐在墙边的木凳上休息,我看他们,他们也在看我。老人淡然,静静打坐,如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则四处探寻,什么都要看一看,拍一拍;看阿姨给挂在墙上的栀子花树浇水,长杆子绑着矿泉水瓶,伸到树上,水声淅淅沥沥;昨晚那处漂亮的花灯小店仍未开门,没了绚丽的宫灯,拐角处的小店平平无奇,淹没在无人处。觉得一树一花一草可爱又亲切,若能一直走下去也不错。找到了昭明书院和乌将军庙,陪W进去一探究竟,原来乌将军与乌镇的来历毫无干系,只是曾经一方的守护神;买到了心心念念的旗袍。店员和W都极力劝说就穿在身上,出去拍照。还是放弃,一来没有浆洗实在不习惯,再则还是闷热,精力已不如昨天来时,没有了拍照的兴致。不知不觉走到长街尽头,白莲塔静静矗立,寺前香烛静静燃烧。大殿里寂静,师父在准备一天用量的檀香,眼见我这个突然的闯入者,扫了一眼后继续忙活,或许心里还在打量,不拜佛不烧香,进来是为哪般。我虽不信,但喜欢那种安然的氛围,每遇神像,总要细细观察几番。绕过大殿,登上昨晚已看到的白塔,五层塔身并不能看的高远,暂且登高望远。河水因了雨水灌入有些浑浊,远眺大运河,来往货船上的绿植清晰可见,远处的乌镇互联网会议中心气势磅礴。其实也没有值得留恋,只是享受一番空远感。对着涛涛河水,如果说有什么念想,惟愿端午安康。连着几天暴走,终究精力不济。纵有不舍,仍要离开。上午十点多回民宿补了回笼觉,赶在十二点前退房,在前台办好行李托运,出去觅食。乌镇的最后一顿饭,在一家徽菜馆吃了几天以来颇为“奢侈”的一顿。问W感觉这一趟行程如何,他答还不错。风景尚可,重要的是珍惜同游时光。匆匆而过,却仿佛沉浸许久。
END往期相关漫游记
春见琅琊山
漫游记
夏日走过山间
漫游记
皖南之春
漫游记
城东红梅开
漫游记
沉默的山峦
漫游记
燕矶夕照×江水涛涛历史觞(早春行)
漫游记
有凤来栖×鸟鸣山涧(早春行)
漫游记
乡村旅人×慢城生活(冬日郊游)
漫游记
邻市访友×遗址公园(冬日寻景)
漫游记
冰冻的水上森林(冬日郊游)
漫游记
天生桥×胭脂河(冬日郊游)
漫游记
茅山元观×道士指路(冬日郊游)
记录当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