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8日第期总期杜德玉安徽省作协会员,黄山市作协理事,黄山区百名优秀人才,中学高级教师。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登高望太平》《小河淙淙》《小桥流水人家》等三部散文集,主编长篇报告文学《高峡出平湖》。“本周末黄山户外运动协会将带您攀登黄山西麓的雾霾尖,此峰又叫狐狸尖,似笔堪画不堪书,巧的是其前面有一峰耸起,顶分三岔,形似笔架,名为笔架山。强盗寨位于峰顶附近,有着多年的历史,是一处易守难攻,极其隐蔽的土匪城堡,还流传着一段爱恨情仇的故事,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一条户外活动的信息贴在老鸦岗群里,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并将我的心撩拨得稀里哗啦。狐狸尖、笔架山、强盗寨,还有爱恨情仇的故事,这些都是足以让人浮想联翩的,也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如此有看点有情怀的户外探秘活动,岂能让它失之交臂?没有丝毫犹豫,我赶紧报名参加。满载着三十六位驴友,大巴车在乡间公路上行驶了近一个半小时,方才抵达郭村南面的一座大山脚下。这是黄山区和黟县的界山,远望犹如一睹隔天的屏障,巍峨壮观。沿着山涧中的盘山公路逶迤而上,行不多远,就看见路右边有一处停车场,上面停满了小汽车。下车后才知道,由于报名的驴友太多,一辆大巴装载不小,还有七位驴友只好自驾前往,并约好在这山麓的停车场会合。四十三位驴友汇集在狭窄的山涧中,清幽的山谷立刻喧腾热闹起来。抬头仰望近在咫尺的大山,宛如擎天玉柱,险峻陡峭,高耸云霄。虽说是枯水的冬季,但路边的山涧中依然溪水潺潺,流光闪亮。淙淙的流水声宛如琴弦拨动的脆响,不绝如缕地回荡在山谷中,一种空灵意蕴弥漫在山谷中。路边有一座四根立柱的路亭,紧挨路亭的是一座两孔的水泥平桥,静卧在乱石堆涌的山涧中。穿过水泥桥,迎面丛密的树林中忽然涌现出白墙黑瓦的屋宇。十几栋房屋杂乱地排列在陡峭的山坡上,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同行的王帮助告诉我,这个小村庄叫江午村民组,他曾经陪同区政协领导到这里开展扶贫工作。村中唯一的水泥路有些异样,一边是人行的台阶,一边是摩托车行道,像云梯似的沿着陡坡盘旋而上。村中的房屋都是白墙黑瓦的低矮平房,间或保留着几栋黄土墙和灰砖墙的老屋。村后的高坡上兀立着两棵光秃秃的板栗树,从粗壮的树干来看,这个村庄的历史已有些年头了。过村庄,就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毛竹林。亭亭玉立的翠竹笔直挺拔,枝叶扶疏。阳光透过竹叶洒落下来,满地斑驳的竹园中晃动着我们匆匆行走的踪影。林中的鸟儿欢快地啁啾着,清脆的鸣声萦绕在行进的队伍里,伴随着欢声笑语在我们心头荡漾起来。竹林的尽头是郁郁葱葱的茶园,一垄垄,一行行,像参差的诗句排列在斜坡上。长长的队伍在茶棵中蜿蜒而上,像一条色彩缤纷的长龙似的,看上去别有一番动人的情趣。越过一道乱石岩岩的山涧,眼前的杉木林中横出一条窄窄的山道。行不多远,一条岔道摆在眼前,走在前面的驴友有些茫然,只好就地等待向导的指引。眼前的岔道是垂直的两个方向,一条横着向山排而去,一条垂直向上而行。过了好半天都没有确切的音信,前面一位驴友性子有些急,独自沿着横路潜行而去。耐着性子终于等来了向导,在红旗的指引下,长长的队伍垂直向山脊上爬去。山路陡峭,行走益发艰难。躬着的腰身几乎与路面平行,每爬几步都要停下来喘口气。原先鱼贯而行的队伍渐渐脱离开来,像寥落的星辰一样点缀在崎岖的山道上。爬山对我来说如履平地,自然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与我同行的一位驴友也是步履矫健,身态轻盈。很快我俩就将后面的队伍甩得不见踪影,不闻音讯。这位同行的驴友看上去也是经常爬山的,他后背的行囊里装着一个随身听,一路不停地播放着歌曲。宏亮的歌声在寂静的山林中飘荡开来,一种愉悦的感觉缠绕在心头。歌声让人心怀激荡,乐曲令人精神振奋,爬山的步履自然变得轻松起来。很快我俩就在动人旋律的陪伴下,登上了山肩。山肩处地势高峻,灌木稀疏,视野开阔。向东眺望,远处的群山纵横交错地俯卧在苍茫的天穹下,泛着一片迷蒙的光泽。淡黄色的平畴和雪白的村庄点缀在山坳中,宛如湖泊一样,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向西仰望,近在眼前的山顶如宝塔似的直插云霄,让人感觉似乎可望不可及。越往上,路越陡,攀爬越困难。茂密的树林遮天蔽日,枯黄的树叶落满山岗。独自在幽暗的丛林前行,心中自然有些胆怯。前面忽然传来淅淅沥沥的声响,我有些诧异,难道有野兽出没?树枝摇曳中,一个人影忽然出现在眼前。仔细一看,原来是在岔路口独自前行的那位驴友,没想到他从另一条路上山,竟走在我的前面。这位驴友赧然地笑着说:“听不到你们的动静,我一个人也不敢往上爬了,所以就踅了回来。”林中有许多高大粗壮的树木,有的枝叶葳蕤,有的老树虬干,有的枯木横陈,看上去就像原始的森林。接近山顶时,高大的树木陡然消失,低矮的灌木林铺满了山巅。这是一片自然生态的映山红,树叶早已凋零,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密密丛丛地交错在一起,宛如一笼灰白的烟雾笼罩着山顶,令人神思遐飞。倘如春天来这里,漫山的映山红迎风绽放,又该是怎样绚丽的景象啊!山顶窄如刀背,仅能容纳一个人行走。丛密的映山红遮挡了视线,幸好还有几棵碗口粗的大树,枝丫纵横,凌空而立。我放下背包,麻利地攀援而上,尽管脚下颤颤悠悠,但眼前却是豁然开朗。万里长空一览无余,千里江山尽收眼底。一幅从未见过的苍茫大地如诗如画地展现出来。灰白色的苍穹下,黛青色的山峦绵延起伏,宛如滚滚的波浪一样,层层叠叠地涌向远方。山峦中弥漫着灰白的雾气,犹如波浪溅起的飞沫,呈现出一片迷蒙虚幻的景象。眼前苍茫的大地,如同汹涌的大海一样,波涛翻滚,浪花飞涌,看上去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让人顿生一种雄浑豪迈的激情。俯瞰着辽阔的苍茫大地,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我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思绪也随着山风飞扬起来。过了很久,一片嘈杂喧闹的声音将我的神思拽回到山巅上。后面的驴友陆陆续续地攀爬上来,窄小的山巅上顿时显得拥挤不堪。大家分散在映山红树丛中,一边休息,一边吃着随身携带的午餐。狐狸尖看不见一只狐狸,大家不免有些失望。一些驴友用狐狸精之类的话相互戏谑,欢笑声弥漫在树丛中。等大家恢复了体力,领队站起来招呼大家去看强盗寨,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起身跟随着领队,兴致勃勃地向强盗寨直扑过去。我们是从山的南边上来的,强盗寨在山的北面。同一座山,山南山北景色迥异。从山巅下来,就是一个马鞍型的山坳。山坳中古木参天,枝叶凋零,落叶满地。黝黑粗壮的树干,芊芊蔓蔓的老藤,光秃秃的枝丫,一种原始而又野蛮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这里似乎就是强盗出没的地方。踩着厚厚的枯黄落叶,伴随着沙沙的声响,一座古城堡的废墟突然涌现在我们面前。眼前的城堡残垣断壁,青苔密布,看上去一片荒芜萧索的景象。城堡用石块垒砌而成,呈长方形,由院落和堡垒两部分构成,长约30米,宽约20米,占地面积约有六百多个平米。南面的院落为一人高的石砌围墙,基本上保存完好。北面的堡垒大部分都已坍塌,只剩下西北角矗立着一堵厚厚的石墙,约有四五米高,在寒风中显得格外的苍凉和孤寂。据领队说,这是四百年前的古城堡,一伙强盗曾在这深山野林里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抢夺民女,无恶不作。后来强盗被官府派兵剿灭了,城堡从此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关于强盗的传说,领队说得绘声绘色,煞有其事。不管城堡中的故事是真是假,城堡北面的掩体却是实实在在的。一道隆起的土坡环绕在堡垒的北面,这分明就是抵抗进攻时堆起的堑壕。看着眼前长长的掩体,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刀光剑影,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厮杀的呐喊声。鲜艳的红旗终于插上了强盗的城堡。胆大的驴友迂回爬上那一角耸立的墙头,并挥舞着户外运动协会的红旗。众人簇拥在残缺的墙垣周围,满面笑容地合影留念。红旗猎猎,笑语声喧。那一瞬间,我仿佛感觉这就是一幅攻克城堡时胜利喜悦的历史画面。来自
文学如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