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38675.html
之三十六
9月10日是教师节。年9月10日,从教40多年的赵航先生在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长眠于千年蜀冈之上。
赵航先生去世后的这一年里,其次子赵非出于对父亲的热爱、敬佩和怀念,于年7月14日零时22分,在“百度百科”上创建了父亲的义项——赵航:语言学者、训诂学专家、扬州学派研究专家,内容包括“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出版著作、个人生活、人物评价”5个部分,该义项在此后的几年里又6次增改,终于比较全面准确地记录了赵航先生的一生。
在赵航先生去世后的日子里,一直不乏怀念他的人:扬州大学文学院班吉庆教授撰文《良师益友业精于勤:赵航先生逝世周年祭》(江苏省语言学会主编《语言研究集刊》第八辑);南京晓庄学院王宜早教授诗作《哭赵航》(南京晓庄学院《多彩夕阳》年第37期);扬州大学教授、《扬州园林品赏录》的作者朱江先生的博文《忽然想起的赵航先生》(年1月3日);著名学者、扬州学派研究专家王章涛先生《在扬州阮元文化研究所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年4月6日)以及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崔一良副教授《怀念赵航先生》(年11月20日)等,均以多种方式寄托哀思。
年8月15日,在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和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主办的、“纪念段玉裁诞辰周年暨段学、清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及《段玉裁全书》首发式”上,缅怀了为段玉裁研究及《段玉裁全书》编纂作出重要贡献的赵航先生。赵航先生抱病撰写的绝笔之作《我对纪念段玉裁的两点想法》也编入本次“研讨会论文(预印)集”,赵航先生终于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莅临了这次盛会。
年8月,在赵航先生四个子女的通力合作下,经东南大学王华宝教授,仪征学者、国内刘师培研究重要学者万仕国先生等积极奔走下,汇聚赵航先生一生学术成就的《赵航学术文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今又教师节!特将赵非满怀深情撰写并最新改定的这篇长文予以刊发,以纪念赵航先生逝世五周年。
——编者
奋斗不息、高风亮节孺子牛
——纪念扬州学派研究专家
赵航先生逝世五周年
文/赵非
在扬州学派研究领域,赵航先生的学术专著《扬州学派概论》一书,无疑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这是他在年出版的《扬州学派新论》基础上,又花了第二个十年时间修订补充完成的。年6月,时年92岁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复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把该书与张舜徽撰《清代扬州学记》、曹聚仁遗著《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的“扬学六谈”并列,认为该书“内容为各家专论,叙述渊源,评论得失,均甚允当;又其评介各人著书,分析至详,具见功力。其堪与张、曹二先生书鼎足无疑”。徐复先生是继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黄季刚之后享有盛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校勘家。曾在扬州大学硕博连读5年、现任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的高明峰先生是扬州学派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他在《推陈出新、继往开来——赵航〈扬州学派概论〉评介》(《书品》,年第5期))一文中,赞誉该书“资料丰富、阐幽索微、独步论苑”。该书的影响也跨越海峡,台湾著名学者、中研院教授蒋秋华在《大陆学者对清乾嘉扬州学派的研究》(《汉学研究通讯》第十九卷第四期,年11月)一文中评价它是一部“全面探讨扬州学派的作品”。
赵航先生
年9月8日赵航先生不幸在南京病逝,9月10日教师节这天,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扬州墓园,这位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在扬州从教四十余年,后又调任南京晓庄学院教授的老教师终于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回到了他生前挚爱的扬州,完成了他一生无怨无悔的选择!
寒门出身勤取胜
赵航著作《扬州学派概论》
赵航先生出生在阜宁县羊寨镇一家贫苦农民的家庭,父赵奎之、母李氏都是连自己名字都认不得的、老实本分的农民。9岁不幸丧母,年15岁时考入盐城中学读书,由于家境贫寒,经常是赤着脚步行余华里到盐城中学求学。年,当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保送至苏北师范专科学校读书时,恰逢“大跃进”,学校基本不上课,运石子,砌高炉,全民大炼钢铁;第二学期又是教育大辩论,“树雄心,放卫星”,也基本没读书;再后来全班到农村“整风整社”,住牛棚,白天劳动,晚上编话剧,也几乎没有读书,最后一学期本应该是教育实习和毕业考试,结果又按组织要求,实习未参加,考试也未考,就提前毕业了。
赵航每次跟子女谈及自己的大学经历时,总是坦言他的“大学就是这样糊里糊涂地过来了”;但同时,他又以自己奋斗不息的经历践行着“大学文科主要靠自学”这句名言。
赵非专柜收藏的赵航先生著作
年,赵航先生留在刚刚升格为本科院校的扬州师范学院工作。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学校委派一批年轻人同时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杭州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院校进修,赵航先生在华师大进修《汉语史》一年半之久,但是,由于基础太差,学习压力非常大。年初回校后的赵航担任助教,师从中文系汉语教研室主任王善业教授,开始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工作。王教授是年院系调整时,从上海调入的2名解放前老高校来的教授之一,年就读于之江大学、三年后转入东吴大学,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郭绍虞等。赵航先生师从王教授求学问教长达二十余年,直至年先生谢世。他常说:“王老师是指导我进入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最直接的老师。十年浩劫中,在那‘山河红遍、人性扭曲’的日子里,我能硬着头皮,坐下来偷偷地把《说文解字注》啃读一遍,这种毅力,主要来源于先生的激励。”
赵航先生在治学(年5月)
赵航先生的勤奋刻苦是一以贯之的,他的苦读深深镌刻在子女们的记忆中,成为无言的身教:“当我们晚上常常困得眼皮睁不动时,父亲则还在一旁全神贯注地看书,有时还能听见他抑扬顿挫的吟诵古典诗文;半夜一觉醒来,父亲书桌上的灯还亮着。第二天我们起床时,父亲则又早早地起来,一边读书一边烧饭,当然,由于读书太过入神,也有把饭烧焦了的时候。”
赵航先生的备课笔记手迹
粉碎“四人帮”后,赵航先生参加了年国家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主办的全国训诂学师资培训班,任党支部书记,班长则是北师大中文系主任、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许嘉璐先生。培训班由28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组成,为期半年,于次年2月结束。培训期间,赵航先生有幸得到著名汉语史专家、训诂学家、“三礼”学家,时任南京大学教授的洪诚先生的亲炙,抱病授课,最终病倒在讲台上的洪先生是对赵航专业学习产生巨大影响的第二位老师,洪诚先生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他的学生们,“三十年屡遭坎坷,却初衷不改,而一旦看到前面的曙光,即奋然前行,略无旁顾、忠于职守,鞠躬尽瘁,直至病倒在讲台上。”(陆宗达语)
慈祥、和善、热情、热心、乐于助人的徐复先生更是道德文章集于一身的典范。在培训班上得到名师的指点的赵航先生得以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年,赵航先生开启了扬州学派的研究计划,、、三年间,在《扬州师院学报》上连续发表了《清代皖学新高峰》、《贯通经训两硕儒》等5篇关于扬州学派的研究论文;后来在写作《扬州学派新论》的过程中,从定方向、看书稿,到提意见、写序言,徐复先生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体现了对后学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提携。
赵航一生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作为一名教师,他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了最好的注脚。
高怀亮节见师心
赵航先生一生从教四十多年,学问做了大半辈子。他温文儒雅的形象和抑扬有致的谈吐,在许多人的脑海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传承了恩师们薪火相传的学术品格,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甘为他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人梯。
扬州著名文化学者、扬州学派阮元研究专家王章涛先生就多次讲到当年赵航先生对他的帮助。年秋,当王老事后得知赵航先生溘然长逝的消息后,当即致电赵非,在电话里泣不成声,感念赵航先生20多年前对他的帮助。如今,我们翻开《阮元传》一书,可见“后记”中王老这样写道:“年春,稿成,朱江先生命我呈赵航先生斧削。先前,我在参加扬州教育学院地方文化研究室活动时,有幸结识该院院长赵航先生,得其帮助甚多。今见书稿,赵航先生百忙抽暇,审阅全稿,乐而为序。”对赵航先生而言,看到学术后继有人的那种欣喜,以及对同样勤奋之人的敬重均溢于言表,他在《阮元传》一书的序言中有一段兴奋不已的表白:“余读王君章涛《阮元传》稿,感其诚而敬其勤也。王君以工程技术为业,却以标榜乡贤、弘扬文化为己任,以业余时间翻检典籍,披沙烁金,夙兴夜寐,从不稍怠。虽酷寒溽暑,未尝辍笔也。前后阅十载,洋洋数万言。余始则惊其毅力,继则叹其精审,终则面有赧色。此项工程乃当为而人不敢为之者,王君毅然为之,且卓有成效。虽然,面对金钱、利禄而不为所动者已寥寥,但痴情于学术、甘心于寂寞尚有之,从王君所为,可知学术烽烽之势矣。”
赵航先生一直用以自勉的名人名言
同样,在一代宗师段玉裁的家乡金坛市,也有一位姓王名双林的老人,他和扬州的王章涛先生一样,也热衷于标榜乡贤,弘扬地方文化。年段玉裁诞辰周年之际,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在金坛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王双林参与了整个活动的筹备和安排。在此过程中,他接触了许多关于段玉裁的资料,他觉得段老夫子无论是为人、为官、为学都堪称楷模,出于对先贤的景仰,同时也是为了填补地方文化空白,于是,他便萌生了一个想法:为段老夫子立传!年,退休后的王双林将十几年前就萌生的这一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艰苦的努力,到了年底,《一代朴学宗师段玉裁》终于完成了初稿,但是否可用,是否达到了出版的水平,心中无底。于是他“从记忆中搜寻出20年前热心筹备段氏纪念会的几位训诂学会的老同志。然而,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毕竟20年了,许多人都无法联系了。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原供职于扬州师范学院、现在南京晓庄学院任职的赵航教授。赵航教授虽然课务很忙,还是愉快地接受了看稿任务,而且十分热情地为它的出版多方联系。从修改书稿到撰写序言,从联系出版到校对清样,赵教授花费了八个月时间,在南京、金坛之间往返了多次,做了许多琐碎却又必要的工作。对此,不仅笔者,还包括金坛的有关领导,对赵航教授都表示衷心的感谢。”年4月底,王双林的《段玉裁》由南京人民出版社在出版发行,更令王双林欣喜的是,这本书还在江苏省训诂学会5月举行的研讨会上发放。
赵航先生教过、指导过的学生就更多了。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汉语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的华学诚教授,最初受教于王善业先生,后王先生因眼疾失去视力,便让他拜自己的高足、赵航先生为师,赵航便把阅读清代小学名著作为华学诚规定的功课。年10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在扬州召开“纪念段玉裁、王念孙父子学术讨论会”期间,赵航又将他引荐给四川师范大学刘君惠教授,后来,华先生如愿以偿考上了刘君惠教授的研究生,从瘦西湖畔,登上了狮子山;年又来到华师大的丽娃河攻读博士,如今他早已是蜚声中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了。
对于赵航先生的不幸去世,华学诚万分悲痛,自撰挽联:“乾嘉考据无旧说至今哪位超轶?王段学问有新论而后何人比肩!”
王段学问有新论
赵航先生对王段学问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青年时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虔诚和崇拜;中年时期阅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从似懂非懂中体会其博大精深;然后便是皓首穷经、潜心研究直至不断地推陈创新。
年10月30日,赵航先生在庐山留影
年秋天,赵航先生受中国训诂学会的委托,作为该会代表,负责即将在扬州召开的“纪念段玉裁、王念孙父子学术讨论会”筹备事宜并筹建高邮王氏父子故居及纪念馆。据当时一直跟随赵航先生前去筹建的、扬州大学文学院班吉庆教授回忆,当时人手短缺,经费困难,赵航先生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单是筹建高邮王氏父子故居及纪念馆工作,就不知跑了多少趟高邮,花费了多少心血。赵航先生一面向各级领导汇报,一面与当地学者座谈,到王氏故居实地走访,终于确定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王府独旗杆”所在地就是王氏故居。这项重大的文化项目得到了高邮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接下来的起草请示、研究规划、迁移居户、修葺老屋、征集文物、设计布局等等,赵先生大多参与了。千头万绪的工作,不仅需要智力,也要付出体力。赵先生踏实细致,一丝不苟,与人为善,吃苦耐劳。其中甘苦,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到。”如今,班教授也已经退休、满头白发。关于这段往事,当时以高邮市委筹备班子工作人员身份参与筹建工作的、高邮市委党史办的肖维琪在《高邮王氏:一座文化资源的富矿》一文中也作了详尽的记述。
在专著《扬州学派新论》(获得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扬州学派概论》(获南京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行世后,年,已经办理退休的赵航先生又同意签约撰写《段玉裁评传》一书,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已届古稀之年的他对浩繁的材料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梳理、探索,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学术研究的灵魂是创新,惟有创新,才能确保学术论著的质量。创新是读懂‘文本’基础上的思想升华,是尊重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事、文、义三位一体的结合,而尤贵乎求‘义’。离开主体的介入和解释,离开作者的见识,是无法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的。”年12月,《段玉裁评传》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赵航著作《段玉裁评传》
赵航整理的《经韵楼集》(与薛正兴合作)
年6月,赵航先生受聘于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设立的“段玉裁研究中心”,成为国内首家出版行业非公募基金会——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清学和段王之学学术研究咨询委员会”的成员。该委员会汇聚了25名全国一流的语言文字学家和古籍整理专家。是年12月,赵航先生点校的千字的《经韵楼集:附补编·两考》(与薛正兴合作)一书,由凤凰出版社出版,该书系《段玉裁全书》之二。年,赵航先生又与东南大学王华宝教授相约共同编纂《段玉裁年谱长编》,然而在10月体检时赵航先生就查出了肝部病灶。年3月,自知身染沉疴的赵航先生便将记录自己一些思考的文字转赠王华宝教授,嘱其独自完成这一艰巨而繁重的使命。王华宝教授果然不孚厚望,《段玉裁年谱长编》于年1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赵航先生当含笑九泉。
赵非为父亲编的《赵航文集》
赵航先生的次子、对扬州历史文化亦情有独钟的赵非,为了把父亲毕生的心血保存好、传承好,于年9月就启动了收集父亲著作文稿的工作,10月得知父亲病情后,立即晚睡早起加快进度,在妹妹赵雪艳的积极支持下,赵非全力以赴,终于在年春节前,把一本厚达页的《赵航文集》呈给了父亲,该文集包含专著、论文、序跋、诗词、散文、附录及编后记七个部分。在文集整理过程中,赵非的内心都不止一次地深深感叹:“父亲真是一本读不尽的‘大书’!”
特别令子女们感动和震撼的是,年6月,赵航先生忍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以极大的毅力,特意为不能参加的、年召开的“纪念段玉裁诞辰周年、逝世周年大会”,写下了多字的论文,题为《我对纪念段玉裁的两点感想》,这是他用生命余烬写下的最后一篇文字,为了完成赵航先生的遗愿,医院里为他摄制了演讲影像。年8月15日,段玉裁诞辰周年纪念暨段学、清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组委会将赵航先生的这篇遗作作为“特稿”,编印在《宏德学刊》(第五楫)“论文集”中(江苏人民出版社年11月出版)。赵航先生终于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莅临了这次盛会。
晚年的赵航先生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慨然写道:“我们这辈人,童年是跟着长辈,挨过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青年时代,度过啼饥号寒的困难时期;人到中年,又亲历旷日持久的‘十年浩劫’。无数的人生磨难与风浪,浪费了自己大部分聪明才智,生活的艰难困苦,吸引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外界的一切诱惑被挡得远远的,个人的喜怒哀乐被深埋在心底,社会要求的就是全然无我的奉命行事、奉献精神。这一代人,如果能作出一点成绩,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作者,赵航先生次子,扬州文史学者)
文见9月7日出版之扬州广电壹周刊之揭秘版
原创稿件,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
扬州鉴藏.青木堂授权!
编辑海滨
年6月16日赵航先生在学术研讨会上
赵航(-),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训诂学专家、扬州学派研究专家,扬州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先后担任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扬州教育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扬州市委候补委员、扬州市人大代表。代表著作有《扬州学派新论》,后修订再版时更名为《扬州学派概论》,获南京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另有专著《段玉裁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2.),《段玉裁年谱长编》(待出版)。整理出版了《经韵楼集》(附补编两考)(与薛正兴合作)(凤凰出版社.12.);年3月,受聘为《段玉裁全书》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汪晖:徐园偶遇端木蕻良
之——怀念栾勋
永远的瘦西湖,永远的扬州师院
定鼎学府,文脉长流——记成克坚先生
汪晖教授记章石承先生
难忘江树峰先生
我与顾黄初老师的中职语文情缘
扬州名片:老扬师的辉煌与薪火传承
大学者卞孝萱与《娱亲雅言》
“为母校争取荣光!——记苏北师专第一届毕业生!
毋忘扬师中文系的“大老程”
32年前的端午节,谭佛雏先生等为任半塘先生祝寿,其寿词令任老念念不忘,大为开心。请看谭一青大校讲述两位老人真情交往的生动轶事。
难忘老师院幼儿园,难忘新北门宿舍
江树峰同事学者诸燮清忆扬师
学者蒋寅:忆我的学术蒙师赵继武
再话透红亭
丁帆教授深情回忆恩师曾华鹏
意象浑然境自高——蒋逸雪先生诗九首笺释
又见槐花雨
难忘!扬州师院老图书馆
师院名师王善业早年就读教会名校之江大学
学府风骨,铁血柔情——追念扬州师院原党委书记陈超
师院中文系学子武维春回忆国学大师《晚年任中敏》,珍贵细节,独家披露!
清明节前夕,刊发谭一青大校文章,讲述师院中文系两位大师谭佛雏与蒋逸雪的友道真情
汪晖说“扬州师院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的学校我的家》为师院毕业30周年而作!
菁菁校园巍巍丰碑——追念扬州师范学院老院长孙蔚民
袁道之的西门街小学
也忆扬州师院的老先生们
汉民中学寻访记
学者丁帆记忆中的扬州师院的先生们
龙父知交有佛雏——谭佛雏教授与孙龙父先生的挚情
博学多才为人师表——纪念先师王善业先生诞辰周年
孙龙父《春满河山》大画补印记
师院人记忆中的老南门
苏北师专来了“大教授”
闲话透红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