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特辑植树节唱植树歌

本/草/博/物

尊重|平等|信任|合作|分享

传承本草文化弘扬博物精神

本草博物题记

每年的公历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在这个节日,人们宣传植树造林的观念,很多学校和社区也组织植树活动,激发人们植树造林的热情。

那么,植树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啊,是一批林学家联合提议的。凌道扬、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考察了中国的森林状况,发现“重山复岭,濯濯(zhuózhuó)不毛”,很多山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而且很多地方只砍不种,森林面积日渐减少。年,他们向当时的北洋政府上书,倡导把每年的清明节设立为“中国植树节”。为什么选在清明呢?因为清明节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此时植树种花容易成活。在中国古代,就有清明植树的传统,主要是种植柳树。

在孙中山先生的推动下,北洋政府同意了凌道扬等人的提议,于年7月正式下令,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都要举行植树节典礼,从事植树活动。从此,中国有了植树节。

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他一生中很重视植树,在他的故居,现在还生长着一棵檀香山酸豆树,那是他17岁的时候从美国檀香山带回来,亲手栽种的。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植树节的时间改为每年3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也非常重视绿化,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大量种树,努力消灭荒地荒山。年2月,在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下,每年的3月12日正式被定为中国植树节。从此以后,全民义务植树成为了一项法律,在全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植树节的节徽,上面的“中国植树节”和“3.12”标识了时间。五棵树代表森林,表示全民义务植树,绿化大地,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正式实施,专门增加了植树节的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植树节。”把植树造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植树节唱《植树歌》

本草博物在行动

三亿青少年研学教育活动作为当前生态文明教育重要载体取得良好开局,下一步将广泛开展活动推动青少年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培养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响应号召,即“坚持把青少年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对象,以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为发力点,深入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本草博物」团队创作了作品——《写给孩子们的「植树歌」》。旨在为绿色发展理念根植青少年心中,进而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而助力前行。

《植树歌》由长期从事汉字文化、本草博物文化传播工作的李英博士(「本草博物」联合创始人)创作,为更好地传播,在MV中,还特别融入了由刘纪青教授创作的《本草三字经》,创意表现新颖、传唱朗朗上口。田震琼先生提供了MV的植物手绘作品。

《写给孩子们的「植树歌」》作为当前生态文明教育重要载体取得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jz/6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