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社团流派

现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

No.1第一个十年

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2.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年,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尽管语丝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相同,但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的风格是: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其中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优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3.沉钟社是20年代中期出现在现代文坛的一个以青年作家为主的文学社团,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这四位文学青年有感于德国戏剧家霍普特曼的童话剧《沉钟》的启示——艺术的成功在于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北京出版发行了《沉钟》周刊,沉钟社即因此而形成。沉钟社诸作家的质朴而悲凉的文学创作和对外国文学的广泛译介显示了自己的实绩和特色。在创作上,对精神压迫反抗和对细腻朴实风格的追求,是沉钟社作家艺术创作的显著特征,其中《沉钟》杂志及《沉钟丛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成就。在译介方面,沉钟社先后翻译了俄国和欧美众多作家和批评家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对扩展文学的艺术视野做出了贡献。沉钟社最有影响,成就最突出的作家是冯至,他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被鲁迅赞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代表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

4.新月社于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年春移往上海,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5.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是“五四”以后出现的诗派。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个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反而含义难清。他们讲究比喻,却过于难以捉摸。李金发于年至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等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6.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jz/6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