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l中国的母亲花

萱草,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忘忧草”。萱草的花,“蕙洁兰芳,华而不艳,雅而不质”。“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古代,常把萱草栽种于北堂,也就是正屋的庭院中观赏。由于北堂通常是母亲的住处,所以古人将母亲的住处又称“萱堂”。

古人常常以“椿”喻父,以“萱”喻母。成语“椿庭萱堂”表示父母、“椿萱并茂”比喻双亲健在。

“焉得谖(xuān)草?言树之背。”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可以到哪里去采一枝萱草花,种在母亲住的北房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

——《诗经》

游子诗 唐 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相传古时游子在远行前,会在母亲居住的北堂前,种上几株萱草供母亲欣赏。希望母亲看着盛开的萱草,能够少一点对孩子的思念,暂时忘却烦忧。可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哪个母亲会不牵挂离家的游子呢?可谓“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朱熹《萱草》曰:“西窗萱草丛,昔日何人种,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萱草解忧,它是母亲对孩子的一份不求任何回报的爱,久远绵长,无怨无悔。

段母教子

萱草宋苏东坡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妈妈的温暖,在童谣里。妈妈的温暖,在唠叨里。妈妈的温暖,在训诫里,妈妈的温暖,在目光里......

孟母断机杼

年母亲节,

我国曾经发行过两枚

《母亲节花卉》纪念邮票,

其中一枚就是萱草花。

萱草也是一味中药。

相传,秦末大泽乡起义前的陈胜,家境十分贫困,因为家中无米下锅,不得不出去讨饭度日,加上长期缺乏营乏,他全身浮肿,胀痛难忍。

有一天,陈胜讨饭到一户姓黄的人家,黄婆婆是个好心肠的人。她见陈胜病得不轻,给他蒸了三大碗萱草花吃。陈胜狼吞虎吞,不一会三大碗萱草花全进了肚子。几天后,全身浮肿便消退了。陈胜十分感谢黄家母女,并表示今后会报答的。

大泽乡起义后,陈胜称王,他没有忘记黄家母女,为感谢黄家母女的恩情,便将她们请进宫里。每天摆酒设宴,那无数佳肴却让陈胜没了食欲。突然,陈胜想起了当年萱草的美味,便请黄婆婆再蒸一碗给他吃。

黄婆婆采来萱草花,亲自蒸好送给陈胜。陈胜端起饭碗,只尝一口,竟难以下咽,连说:“怎么回事,味道不如当年了,这可太奇怪了。”黄婆婆说“实际没什么可奇怪的,这真是饥饿之时萱草香,吃惯酒肉萱草苦啊!”一席话,羞得陈胜跪倒在地连连下拜。黄婆婆连连说:“使不得,使不得”,忙把陈胜扶起来。

从此,陈胜将黄家母女留在宫中,专门种植萱草,并时常吃它。同时,又给萱草起了个名字叫“黄花菜”。因为黄婆婆的女儿名叫金针,而且萱草叶的外形像针一样,所以人们又叫它“金针菜”。消息一传开,人们就纷纷用萱草根来治疗浮肿病症,后来被郎中发现,经过反复应用,成为了一味中药。

5月13日母亲节

愿如萱草般清雅坚韧的母亲们安康幸福

往期回顾:

母亲节——献给万能的妈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jz/4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