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头学名楤木(AraliachinensisL.),属五加科楤木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俗称次龙爪,别称袍木芽、刺龙芽、木龙头等。分布于我国甘肃的中南部、青海孟达、陕西、四川、云南以及辽宁等地。乌龙头树每年春末夏初长出紫红色子弹头状的幼芽,它入口清脆、微苦、热量低,可鲜食,也可晒为干菜或用醋盐腌制成酸(咸)菜。它生于森林、灌丛或林缘路边,垂直分布从海滨至海拔米。乌龙头的嫩芽为食用部分,它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浓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山野菜之王”。乌龙头栽植三年后可采收。一般在4月末到5月上中旬,天气温转暖,树体发芽不久,芽体未展叶之前,采集6-13cm长的嫩芽。刺老芽在木本植物中最早萌发顶芽,室外温度在16℃左右时,芽苞开始膨大,3-5天伸出2-3枚鲜嫩枝叶,这时应抓紧采收。气温升高时,顶芽很快“放叶”,即突长、木质化,失去食用价值。临夏地质公园内和政县的气候、土壤、水温等条件非常适合乌龙头的生长,因而和政县乌龙头种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这边出产的乌龙头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乌龙头种植已成为临夏地质公园内和政县罗家集镇、新营镇、新庄乡等地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种植收入的新的增收致富渠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