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上卷第六十二回第十四节:
又听他说酒底.湘云吃了酒,拣了一块鸭肉呷口,忽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众人催他"别只顾吃,到底快说了。”湘云便用箸子举着说道: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众人越发笑起来,引的晴雯,小螺,莺儿等一干人都走过来说:“云姑娘会开心儿,拿着我们取笑儿,快罚一杯才罢.怎见得我们就该擦桂花油的?倒得每人给一瓶子桂花油擦擦。”黛玉笑道:“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盗窃的官司。”众人不理论,宝玉却明白,忙低了头.彩云有心病,不觉的红了脸.宝钗忙暗暗的瞅了黛玉一眼.黛玉自悔失言,原是趣宝玉的,就忘了趣着彩云,自悔不及,忙一顿行令划拳岔开了.
丫头,这个词怎么来的?古代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头上都要梳着两个“髻”,左右分开,对称而立,像个“丫”字,所以称为“丫头”。唐代刘禹锡《寄赠小樊》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终须买取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
古代婢女经常梳丫髻,所以“丫头”又成为婢女的称呼。宋代王洋在《太阳道中题丫头岩》诗中写道:“不谓此州无美艳,只嫌名字太粗疏”,并自注说:“吴楚之人谓婢女为丫头”。可能由于“丫头”称呼流行于吴地,北方人不明白,所以王洋写诗为注。
这里有两个信息,一个是吴地即南方之人称“丫头”;其次,刘禹锡买了个婢女,也叫“丫头”,还给取了一个名字,叫“春草”。联想到《牡丹亭》里杜丽娘的丫头,叫“春香”。就很有意思了。
南方来的丫头,不是春香,是春草。那么,说的是谁呢?是宝琴。
为什么说宝琴是春草呢?
因为宝琴到贾府以后,贾母疼爱异常,亲自抚养又让王夫人认作女儿,更连珍藏多年的凫靥裘都拿来送给宝琴,(第四十九回)湘云道:“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湘云拿宝琴比作宝玉,透露出一丝醋意。宝钗让宝琴认湘云做姐姐,湘云都没有答应。贾母为什么如此厚爱宝琴,原因在红楼梦十八回元春回家时提到“又有贾妃原带进宫去的丫鬟抱琴等上来叩见,贾母等连忙扶起,命人别室款待。”这个丫头不一般,应该是贾府里非常优秀的丫鬟,而且我预测也是贾母从小培养出来的丫鬟。
宝琴虽然穿了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凫魇裘,也不是元春的丫头抱琴。湘云要说的就是这个。她仍然是江南来的丫头,和春草一样,配不得人家叫春香。
我说,史湘云,这是多么刻薄的话啊!嫉妒,争心,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力量啊!
宝琴你一个春草,上哪讨“桂花油”呢?这里的桂花油,是富贵的象征。
这是对手戏,湘云笑宝琴。
接下来看第二层,其他人听了,是不是也在笑?“众人越发笑起来,引的晴雯,小螺,莺儿等一干人都走过来”,为什么其他人都笑了呢?因为她们也是丫头,她们以为说的是她们呢。那怎么就算拿她们取笑了呢?
这就是因为,她们吃的鸭,就是桂花鸭。桂花鸭是南京盐水鸭的一种,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鲜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点。每年中秋前后的盐水鸭色味最佳,是因为鸭在桂花盛开季节制作,故美名日:桂花鸭。《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
正因为如此,丫头们以为湘云说他们都是这死丫头(死鸭头)了。那怎么说他们头上没有“桂花油”呢?因为她们都是黄毛丫头。
这里丫头们认为湘云嘲笑他们是该死的丫头,一群黄毛丫头,还乱起什么哄。
所以,“晴雯,小螺,莺儿等”很不满,说“怎见得我们就该擦桂花油的?倒得每人给一瓶子桂花油擦擦”。也就是说,大家都是黄毛丫头,都没长大,都该抹油。
一句话,湘云“骂”了宝琴、“骂”了一群小丫头们。你们以为完了?没完呢,你看黛玉又扩展开了。她借机讽刺宝玉,宝玉干什么事儿呢?就是送玫瑰露给芳官,结果引起芳官送柳嫂子,柳嫂子又送她娘家侄儿,又牵出彩云、赵姨娘、贾环、探春、平儿等人,涉及司棋、林之孝家的等等,引起一场轰动大观园的官司。所以,宝玉低了头,彩云红了脸。
以上都还停留在小说中。你们以为我说完了?且耐住性子往下看。
这鸭头,注意,是“半个”。半个鸭头光溜溜,大清朝剃头一半的事,大家应该很熟悉,不用我解释吧?为什么他们要剃头呢?据说是为了方便在在森林里打猎扑鱼,前面剃了视线好,后面扎成鞭子睡觉时当枕头,你看,这思路好像也没错。但这不符合我们农耕的汉文化,我们的理念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其实就是生存方式没必要剃发。满洲人剃了发,自然不用抹油了,头上哪里还有桂花油呢?只有脑子了。
湘云“遂拣了出来吃脑子”,你懂的,这就是作者,“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了。有点血腥,但却很有血性。
那些只顾剃发投降、毫无血性的人,在湘云和黛玉面前,难道不应该“低了头”,“红了脸”?
端木持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