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兰名师工作室伴你悦读第三十七期

郝兰

名师工作室

好书相伴,悦读同行!

大家好,我是海螺沟寄宿制小学的小欧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萧红走进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领略那里的风土人情。

走进作者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

被称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有人把张爱玲和萧红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她们同为女性,温婉细腻,但在温婉之中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情怀。

她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写作背景

萧红的《呼兰河传》出版于一九四三年,以散文诗的娓娓笔调倾诉了一个东北小镇的生活。小镇虽然地处穷乡僻壤,但居民生性乐观,日子并不寂寞。女主人公的祖父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令孙女忘却了父亲的冷漠和母亲的刁难。女主人公也依恋祖父,跟他学习《千家诗》,以慰藉祖父失去祖母的悲苦。女主人公的众多邻居过着缺少文化的愚昧生活,有的悲惨地死去,有的却坚韧地活下来。十多年过去了,离开故乡的女主人公万般怀念那个度过童年的小镇。

《呼兰河传》再现了东北小镇卑琐平凡的生活与民众得过且过的精神状态。时间与距离赋予了作者巨大的情感力量。正如萧红在书中结尾所说: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第一、二章是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小城人的生活空间局促、逼仄、简陋,城里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都是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设施是两座小学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里的清真学校。东二道街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呼兰河人虽然深受其苦,但一直没有想法用土去填平,因为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两条福利:一是常常抬轿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居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经济,又不算不卫生的瘟猪肉。

第三、四章是“我”童年的回忆,展现“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

第五、六、七章则是由景物转到人物,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二伯等一系列悲惨的故事。

精彩再现

《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角色介绍

“我”:是个天真、活泼、可爱、顽皮的孩子。一个喜好模仿,自以为正确而充满自信,情绪容易变化,注意力极易分散,把劳动当作玩耍的可爱的小女孩……

“我”站在街上,不是看什么热闹,而是心里边想是不是“我”将来一个人也可以走得很远,“我”想将来是不是也可以到那没有人的地方去看一看。

有二伯

有二伯是长工,在“我”家一做就是30年,而且没有工钱,“我”家只提供有二伯食宿,所以工作30年,有二伯还是一无所有。有二伯是一个很古怪的人,他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他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他喜欢和大黄狗谈天。

有二伯身处被奴役被蹂躏的地位,十分可怜,但他毫无觉悟,健忘自傲,是个活脱脱的东北阿Q。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对小团圆媳妇竟然没有一点同情,埋葬了小团圆媳妇之后,他连连夸赞“酒菜真不错”,“鸡蛋汤打得也热乎”,欢天喜地如同过年一般,本来是个扛活的却偏偏喜欢别人叫他“有二爷”,“有二东家”、“有二掌柜的”。这个“二东家”不敢反抗真正的东家,只能对着绊脚的砖头发牢骚。

冯歪嘴子

他是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他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争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表现出生的坚强和勇气。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任凭人们怎么奚落他,他始终平静地生活着。冯歪嘴子这一个小人物没有过多的言语来强调自己的身份、地位,他知道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生存的问题。

祖父:是个慈祥、和蔼可亲、脾气好的人一个勤劳,豁达、宽容,懂得尊重孩子天性的好爷爷。他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他个儿长得高高的,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然而他又是一个善良的人,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在家里,“我”与祖父的关系最好,常常和祖父在后花园玩。

祖父,代表了往事,代表了童年的欢乐,是作者精神的归宿和寄托。

小团圆媳妇

一个整天乐呵呵的十二岁的小姑娘,自八岁便被定为儿媳妇,12岁被接到婆家。因其活泼、大方、不害羞被大人们定义为“不守规矩的媳妇”。刚到婆家没几天,就是隔三差五的被打,不需要什么理由,似乎挨打和吃喝拉撒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至于打的工具,似乎也是“信手拈来”,用起来顺手就行。或被吊在梁上,打得昏过去了,再用冷水泼醒;或被用烙铁在脚心烙个印记,以便她记住不准再提“回家”。几经折磨,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彻底被摧残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夜里说梦话,止不住的狂呼乱叫,于是被定位“妖精”。在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绳等“脑残人”的医治下,最后活活被开水浇死,一个孩子就这样结束了生命。或许也是解脱,只是方式让人不寒而栗;或许是“善恶有报”,自打小团圆媳妇死后,老胡家的人跑的跑,瞎的瞎,疯的疯,从此便不大被人记得了。

作品评价

林贤治(诗人、学者):萧红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我以为是唯一的。

夏志清(文学评论家):没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论萧红的作品,是"最不可宽恕的疏忽"。《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茅盾(作家、文学评论家):《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萧红在《生死场》中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阅读建议:

1、一边读,一边品味作品中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赏析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的方法。

萧红作品推荐:

《跋涉》

《生死场》

《桥》

《牛车上》

《旷野的呼喊》

《萧红散文》

《回忆鲁迅先生》

《马伯乐》

结束语:

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在我看来,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跨越山水欣赏不同地域的别样风光,穿越时空感悟不同时代的人的生活辛酸。希望大家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图文:欧敏(海螺沟寄宿制小学)

责编:胡永红

审核:郝兰

-END-

往期推荐

伴你悦读第三十六期--《二月二龙抬头》

伴你悦读第三十五期--《桂花雨》

伴你悦读第三十四期--《装在口袋里的爸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fz/8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