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南部、哀牢山西南的广大地带,气候受到印度洋季风影响。在热带地区尤其明显,一年可分为三季——2-6月的旱季、7-9月的雨季、10-1月的雾凉季。这三个季节不是突变的,而是有着逐渐的过渡。
每年旱季时节,亚热带的大部分的春花还未开放时,滇南的河谷低地里,随着晨雾逐渐消失,气候逐渐干热难耐。在一些比较干燥的森林里,最为抢眼的便是那一树树白色。它的叶片很独特,呈羊蹄状,这便是宫粉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当地称“大白花”。
在季节性较为明显的地区,相对于常年湿润的南方亚热带,先花后叶的植物会更为常见。灿烂开放的树木,在温带落叶林和热带落叶林地区更加典型。譬如北方的山杏、巴西Cerrado里的各种风铃木等。
热带石灰岩山地森林中的宫粉羊蹄甲群落
满树白花
这种植物还有一个名字叫“白花洋紫荆”,是很奇怪的一种称谓,似乎它不是我国原产的。实际上它广泛分布于云南南部、中南半岛和印度等地,所以叫它“宫粉羊蹄甲”才更不容易造成歧义。
宫粉羊蹄甲的花枝
宫粉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var.variegata)有两种类型:1.紫红型,旗瓣上有一紫红边橙黄心斑块,花瓣浅紫色;2.白瓣型,花瓣为白色,但旗瓣斑块更明显,野生种类多为此型。
白花宫粉羊蹄甲(Bauhiniavareigatavar.candida)花瓣纯白,旗瓣脉无花青素,呈浅绿色。
我们心目中的“洋紫荆”,可能更接近于香港区旗上的那朵紫荆花。实际上,代表香港的“紫荆花”,原植物为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它是宫粉羊蹄甲(Bauhiniavarigata)和羊蹄甲(Bauhiniapurpurea)杂交出的园艺品种,形态更接近羊蹄甲一些。由于这个品种是在香港培育出的,所以便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代表。它的两个亲本均为我国南方和亚洲热带地区的本土种类,在这个洋气的城市里合成出了“洋味儿”。
宫粉羊蹄甲、白花宫粉羊蹄甲、羊蹄甲、红花羊蹄甲,在形态上也是可以区分的。宫粉羊蹄甲各个类型的最大特点便是旗瓣较宽,花色有从纯白到纯紫红的过渡。而红花羊蹄甲与羊蹄甲的旗瓣均较窄长,大多为紫红色(羊蹄甲有时也会褪为浅红色),斑纹不明显。
后两者的花较易混淆,但可从果实来区分——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作为杂交后代是不育的,基本不产生豆荚。
宫粉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var.vareigata)紫红型(lucidcentral.org)
宫粉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var.vareigata)白瓣型
白花宫粉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var.candida)(jardineria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