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人参的功效与作用解热,镇咳

刺人参

刺人参,中药材名。为五加科植物东北刺人参的根。春季采挖,晒于。分布吉林等地。具有补气壮阳;止咳;通络。主气虚体弱;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阳痿;虚咳久嗽;风寒湿痹;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功效。

刺人参图片

刺人参图片

刺人参中药材图片

刺人参植物图片

刺人参简介

药材名:刺人参

拼音:CìRénShēn

别名:刺参、东北刺人参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东北刺人参的根。春季采挖,晒于。

原形态:落叶灌木。根粗大,呈棒状。茎直立,有刺,节部特别多;树皮淡灰黄色。叶互生,掌状3~5裂,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和刺毛,叶脉亦有刺毛。花白绿色,集成许多小伞形花序,成总状排列在主轴上,花梗密布褐色毛。浆果状核果扁球形。花期8月。果期8~9月。

化学成分:根含生物碱、皂甙、挥发油、多糖。尚含强心甙。其他部分都含挥发油。

性味:甘,温。

归经:入肺、胃二经

贮藏:置干燥处。

刺人参的功效

补气助阳;止咳;通络。主气虚体弱;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阳痿;虚咳久嗽;风寒湿痹;糖尿病;高血压病。

刺人参的作用

1、延缓衰老作用

刺人参醇水提取物0.15g/kgig,可延长小鼠持续游泳时间83.28%,小鼠耐缺氧能力提高64.08%,可使球后注射d-半乳糖形成糖代谢紊乱所致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的衰老症状逆转,使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体重增加,心、肝、脑的脂褐素含量下降,皮肤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增加,血糖和血脂降低。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刺人参油乳剂(含挥发油0.09ml/ml)0.69,1.38,2.76ml/kgip,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1.38ml/kgip,增强氯丙嗪对小鼠自发活动的抑制;0.69,1.38,2.76ml/kgip,可协同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使小鼠入睡,入睡鼠数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水合氯醛也呈协同作用;1.38,2.76ml/kgip,对戊四唑或电刺激诱发的惊厥有抑制作用;1.38,2.76ml/kgip,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1.38,2.76ml/kgip或10.20ml/kgig,对大鼠有降温作用,对酵母致热大鼠有解热作用。

3、抗炎作用

刺人参有抗炎作用,醇提物10g/kgig,对大鼠甲醛性,蛋清性、右旋糖酐性关节炎均有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也有抑制作用,切除肾上腺,抗炎作用消失,切除垂体,则刺人参降低肾上腺抗坏血酸含量的作用也不再现,说明刺人参的抗炎作用是通过垂体-肾上腺皮质实现的[2]。刺人参油乳剂(含挥发油0.09ml/m1)1.1,2.2ml/kgip及11,22ml/kgig,对大鼠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对去肾上腺大鼠仍有抗炎作用;2.2ml/kgip注射,对组胺、5-羟色胺、PGE2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1.1,2.2ml/kgip,对小鼠醋酸引起的腹腔渗出液增多有抑制作用;2.2ml/kgip,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抑制作用。

4、抗菌作用

刺人参挥发油体外试验,0.%浓度对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有杀菌作用,0.%浓度对石膏样发癣菌、红色发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有杀菌作用。

刺人参的用法

内服:1~3钱,干根研粉冲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2~3钱。--《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3-15g;或制为酊剂,每次30-40滴,每日2-3次,饭前服。--《中华本草》

点击图标查看

疾病查询免费直播临床视频医学宝库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fz/7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