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汇编高三语文北京13区一模现

编辑:《语文新境界》

一、年海淀一模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依赖一条邮路

①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以求得一个耳目清静的环境,而不是陶渊明式的避世隐居。我在这里可以坐下来潜心阅读世界名著,可以平心静气回嚼20年乡村生活,形成新的作品。我几乎本能地           狡黠:狡猾﹑诡诈

B.蓝天下的五店市给我闾阎扑地之感闾阎扑地:形容繁华热闹

C.锣鼓铿锵响起来                铿锵:鼓声鸟兽声节奏明快。

D.那里烟火人间,热气腾腾,生生不息生生不息:不断生长﹑繁殖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营造了诗意的氛围,行文中写雨中、雨后的所见所闻,给人亲切自然之感。

B.第④段作者看到花架上安放的秋千无人荡时,由眼前之景,不禁联想到自己童年荡秋千时的美好生活。 

C.第⑤段中作者“听雨”时情愿沉默,因为这样可以在“老房子”里听到从前的韵味,闻到烟火的气息。

D.作者文笔细腻、清新,在看似平淡寻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传递着爱与感动,用文字感怀温暖的人生。

21.“烟火”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颇有意蕴,请你至少找出三处来,细细品味它的涵义。(4分)

22.作者在第⑤段中提到自己轻易得到了苏东坡十六件赏心事中听雨和登楼两件。纵观全文,引发作者怀念的赏心事还有很多,请概括其中的一件事,结合你的经历谈谈(6分)

十二、年密云一模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16-19题。(共18分)

重到腾冲

 重到腾冲,心里还是有些隐隐的激动。到腾冲,主要为看国殇墓园。心里在问自己,如果没有它,腾冲,你还会来吗?真的,到一个地方,无论第一次到,还是重到,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目标,或者说,心里都有一个挂牵,就像惦记着一个你自己的亲人或友人。重到,便有一种阔别重逢的感觉。

  我是8年前来过一次腾冲,也是秋天,远远地看到门楣上“国殇墓园”四个隶书大字,心里便禁不住发紧。秋风瑟瑟中,到这里似乎更合乎心情,满墓园的松柏谡谡之声,像小鼓击打着人的心房。这一次,秋风中,带有细雨,更是苍天契合的一种感情,如丝似缕的扑面而来。这一次,是从侧门进的,我买了一支白菊花,攥在手中,好像攥着一只看不见人的手,总觉得花枝上有温度,也有雨的泪珠。

  一眼就看到屹立在来凤山上的纪念塔和塔下面的烈士陵园。心里便想起李根源老人,他是滇军抗战名将,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了可以让我们面对历史并可以凭吊先烈的这座墓园。是李根源先生力主在旧有的火山上修建而成了这座墓园,大门上“国殇墓园”四个大字便是李老先生题写的。字如其人,那种遒劲中带有的苍凉,是心情的挥洒。冷却的火山的岩浆深处,成为了烈士的归宿,当初喷发的炽热岩浆,曾经是烈士的一腔热血,烈士冢选择了好地方,火山是他们形象与心灵最好的写照。地热与心热,一起温暖到现在,让我们任何一个中国人到这里来,都会忍不住血流加速。像熄灭了曾经冲天的火焰,储存在煤层一样,把每一寸悲壮的记忆铭刻在山里,只要一星火苗,立刻能够把整座火山重新点燃。

  上得山来,是忠烈祠。祠堂前的山石上是“碧血千秋”四个苍劲大字。祠堂内的四壁墙上都满满地镶嵌着石碑,一共76块,石碑上雕刻着全部阵亡的位烈士的名字。那一年持续了天全歼日军惨烈的腾冲保卫战中,有石碑记下每一位烈士洒下的鲜血。那每一个名字,便有了生命,可以呼之欲出,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

  由于阴雨,祠堂里的光线黯淡,一切恍若梦中一般。但我可以细细地仰望着每一位烈士的名字,想象着他们当时的样子。每一位都是那样陌生,又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近。我忽然发现墙上有些石碑是凋残的,有些名字已经没有了,或者是残缺了。从残缺的状况看,显然是出自人工的破坏。值得庆幸的是,毕竟忠烈祠和山顶上的纪念塔,连同烈士冢,被整体保护了下来。

  出祠堂,攀山而上,四周布满一排排烈士的墓碑,一共块,每一块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和军衔,简捷干净得如同一首荡气回肠的绝句。风霜剥蚀,墓碑残破斑驳,被苔藓浸透,字迹却依然清晰,刀凿斧刻,每一道笔划都浸透着方刚的血气,都迸发出心底的呼声,都有一段碧血丹心的故事。一路拾级而上,一路的墓碑像行注目礼一样紧紧地跟随着你,铺铺排排,整齐的方阵,黑色的浪一样,由远到近,无声却极有韵律地起伏着,蔓延在你的脚下,激荡在你的心里。碑上的字迹,像是这些中士下士上尉少校……还是按照当年作战的序列一样,掩映在丛林草莽之中,在听候进攻的号角,随时都可以冲出来,腾空而越,一片呐喊……

  蒙蒙的细雨中,萋萋芳草摇曳的山坡上,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总觉得墓碑像是被水浸泡过一样,仿佛沉船刚刚被打捞上来,让你想蹲下来为它们擦拭。松风萧萧,吹得我的心头弥漫起哀婉却又深沉的乐声,像是一曲安魂曲,忍不住垂下头,强忍着没有落下泪来。在那场收复腾冲城的战斗中,全腾冲的人同仇敌忾,敲着各家的洗脸盆为他们助阵。激烈的战斗,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我们付出了名将士的性命,将多敌人全部歼灭。面对侵略者,中国人视死如归的英雄血气,在腾冲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尽管腾冲全城毁于战火之中,2万多间房屋成了一片焦土,所有的树木都被炸倒烧毁,腾冲却如火中涅槃的凤凰一般,挺立在世人的面前。腾冲,配得上这样雄姿勃发的名字。

  山道两侧的墓碑上,都已经有人插上了白色或黄色的菊花。我走了进去,走到里面几排,不知该把手中的菊花献给谁,因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敬献。我来到一块墓碑前,上面刻着“上士王玉龙”。我不知道他在哪天在腾冲的哪个地方牺牲的,我只知道他的名字叫王玉龙,我相信他一定很年轻,也一定很自豪。他睡在这里,而我只能伏下身来为他献上一支白菊花。

  走出烈士陵园,参观完新建的滇缅抗战博物馆,我想起上次来时腾冲的朋友告诉我的一件事情:当年克复腾冲的战役打得正激烈,一位战地记者拿着好几卷胶卷,到腾冲当时唯一的一家照相馆冲洗,照相馆的老板冲洗完之后一看,全部都是战火纷飞的场面,他赶紧连夜又冲洗一套,整整96张照片,一直保存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96张照片保存了60来年,否则现在展览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珍贵的照片了。只知道这位照相馆的老板姓张。正义,是毁灭不掉的;英雄,是无法从人民心头抹去的。这就是世道人心,这就是正义,这就是英雄,这就是腾冲。

  离开腾冲,心还在国殇墓园里!忍不住写下一首小诗,留给自己一份缅怀和纪念:

重到腾冲访旧游,壮魂又是欲相留。云深难忆惊山岫,草密伤情哭石头。

铁血如潮真气概,野花似火叹风流。国殇馆里悲风起,扑面萧萧雨落秋。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荡气回肠:文辞简约的绝句感情充沛,优美而婉转动人。

B.拾级而上:作者走出祠堂以后,沿着山路逐步登上台阶。

C.同仇敌忾:全腾冲人怀着共同的仇恨,对付共同的敌人。

D.淋漓尽致:在抗日战争中,腾冲人尽显视死如归的精神。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两次到腾冲,主要是为了瞻仰国殇墓园,祭奠先烈,表达出对先烈的怀念与崇敬。

B.第⑤段作者说墙上残缺的石碑,是人工破坏的,说明当地的人缺少对英烈的敬畏之心。

C.第⑨段作者插叙了照片的由来,意在说明在腾冲不管是烈士还是普通人心中都有正义。

D.作者在描写石碑、烈士数目之时运用了精准的数字,表现了作者在瞻仰过程中的虔诚。

18.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二段的主要作用。(6分)

19.作者在文中说:“到一个地方,无论第一次到,还是重到,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目标,或者说,心里都有一个挂牵,就像惦记着一个你自己的亲人或友人。”在我们生活中,也会有这样一个“地方”,让人渴望“重到”。请你描绘一下这个“地方”,并谈谈渴望“重到”的理由。(6分)

十三、年延庆一模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森林水滴

①我很喜欢在森林中漫步。

②近十年来,我到过好些地方的森林。小兴安岭、庐山、武夷山、三清山,以及广东封开、龙门等处的森林,我这儿并不想写游记,无意一一描绘它们的细部景色。我想说的,是那一片深绿、或者墨绿、碧绿、苹果绿、嫩绿赫然构成层次的山野。你要是登上森林了望哨,在山风呼啸中,看群树摆动,仿佛海洋在翻腾一样;那壮观的景色使人顿然忘却世俗许多的纷扰琐碎的事情,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欢愉。古人类是从森林走出来的。也许我们看到了森林,唤醒了一种原始的、粗犷的感情也说不定。

③在森林里的浓荫下行走,呼吸着比蜜水还甜的新鲜空气,端详着一株株树的英姿,令人不禁想起了国外一位学人讲的这样意思的话:“诗是我辈俗人的作品,大自然的杰作是树,一株树要比一首诗美丽得多!”你看,它们有的是疏朗的,有的是繁密的,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屈曲多姿,各式各样的树显示了各式各样的美。有的树主干上光光洁洁,有的树主干上起了瘿结,攀缘植物和悬挂植物附着在上面,一路开着花,居然直达树梢。在林荫下漫步,有时水珠滴到你的身上,也许是沿着你的面颊流淌,也许是从背脊直下,沁人心脾。每当此际,我总是一点也不忙着把它拭去,而是任由它悄然坠下,享受着一种生活于大自然中难得的情趣。

④森林是宁静的,但也是喧闹的。你如果在里面仔细观察,就会随处发现动物,有时一只啄木鸟在头顶上笃笃笃地啄着树干,有时一只金花鼠翩若惊鸿地跳跃而过,有时成群长尾山雀在空旷处振翮飞翔,它都使人感到生机盎然。你如果在林里审视着树干和树叶,就会发现,森林里几乎到处都有小生物,它们都在忙忙碌碌经营着生活,花式品种纷繁到难以胜计。看似一片宁静的山林,竟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真叫人捉摸不透;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内涵深厚,像一部你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这也是令人喜爱的一个原因。

⑤正像海滨渔夫中有许多奇才异能的人一样,森林里也经常活动着许多奇才异能的人。他们能够辨别各种树的特性,什么树能够长什么菌,什么树的汁液可以解渴,什么树的果实可以充饥,他们全都知道。东北的老猎人敢于带着极其简单的工具进入深林,既不愁捱饿也不怕碰到猛兽。大森林就像一座他们可以随时探手可得的仓库似的。有人告诉我,在张家界林区,当一行旅游者因食物供应不上而捱饿的时候,他们碰上一个森林老人,老人问明原委,叮嘱大伙不必忧心,他马上可以协助解决,便返身走进林里,才一会儿工夫,就捧着一竹篮花花绿绿的鸟蛋出来了。当旅游者面有难色,表示不惯吃生鸟蛋的时候,老人嘻嘻地笑着,连声说:“有办法!有办法!”再度走入森林里,不一会儿,就捧着煮熟的热腾腾的鸟蛋出来了,原来那森林里什么地方有鸟蛋,什么地方有一眼滚烫的温泉,他全知道。森林之所以吸引人,也在于这本自然的大书,它的人和物,都太丰富多彩了。

⑥因此,每次到森林里去,我都感到很大的快乐和满足。走进城市的公园,虽然那里有繁花锦绣,但它所激起的欢悦只不过像是一阵轻微的涟漪;而森林,令人从心底掀起的,却是滚滚滔滔的波涛了。

⑦我曾经这样反躬自问:为什么到森林去能引起这种深沉的喜悦?这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有时不是几句话能够解释得了的。它空气清新,使人脱离尘嚣;它有一种莽莽苍苍的粗犷之美,又有一种纤纤细细的灵巧之美。它像一部博大精深的巨书似的,展现在人眼前,使我们一时完全忘却了琐碎扰人的烦忧。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⑧但是细细一想,情形既是如此,又不完全是如此。我们到森林去,所以引起一种绻恋低回的感情,又是因为在理性上,我们知道森林和人类生活存在密切关系。试想,设若森林遭受严重砍伐,引起水土流失,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的事情,放眼看到的是童山濯濯的景象,那将是一种怎样的不幸!伐木丁丁的声音,在今天并非是全可赞美的。

⑨这样一想,我终于能够分析走进大森林时所以感到喜悦的缘由了。原来,除了欣赏宁静,赞美雄浑,领略深厚之外,也还有一种庆幸的心情:“这里还有这么大一片森林!”“没有看到受破坏的景象,真让人高兴!”

⑩这样一想,便觉得自己沉浸在快乐之中。

?但愿在不太久的将来,中国森林的总面积继续逐渐上升。那时,我们一起到森林去徜徉,去欢乐。

.3.北京

(取材于秦牧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7.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加点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沁人心脾森林中凉爽的水滴使人感到舒适。脾(p?)

B.翩若惊鸿金花鼠体态轻盈,行动敏捷矫健。瞥(piě)

C.反躬自问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躬(gōng)

D.童山濯濯山上草木茂盛。濯(zhuó)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了作者看到森林壮观之景后难以言说的欣慰欢愉。

B.森林中的树各式各样,有的亭亭如盖,有的树主干上起了瘿结,表现了树木的美丽和丑态并存。附着了攀缘植物和悬挂植物,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C.作者讲述老猎人和张家界森林老人的在一段时间只能以猴子肉为食的故事,表现了森林的独特吸引力以及森林里人和物的丰富多彩。

D.文中所说,“中国造林速度比不上砍伐速度,森林面积在缩小”的现象是当时的状况。19.文中多次把森林比喻成一部大书,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作用。(6分)

20.阅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北京高三语文一模(13区)·分类汇总

文学类文本阅读参考答案

一、年海淀一模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7.(3分)A

18.(3分)D

19.(4分)答案要点:

①作者回到乡村生活,通过邮递订阅报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fz/5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