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传尺素,以寄相思

花一下午时间看完章小东的新书《尺素集》,瞬间被里面辛辣的文笔呛到。文坛大家们鲜为人知的一面,从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辈子嘴里讲出来,显然不符合“中华传统”。可过了好几天,脑子里仍然充斥那些毫无客气的句子,久久回味。

章小东,现代著名作家靳以之女。从小与巴金、辛笛、柯灵、李俍民(《牛氓》译者)、王元化这样的文化名人打交道。章小东与丈夫孔海立在美国的家是个“中国文化中心”,早在莫言还未获得诺奖之前,就结识他。他们家在最高峰时同时住着七位客人。

在《尺素集》中,章小东讲述她想念一辈子的爸爸、充和姨妈、小巴叔叔、敬佩的夏志清老师、洋场恶少施蛰存…她在写张充和时,感叹“其实你从来也没有离开过家,你的九如巷。你就是生活在你的家、你的‘民国’、你的世界里。你不会因为世界的改变而改变你自己,当世界不接受你的时候,你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背井离乡。”

︱为什么要给这些“大家们”写“私信”

我写这本《尺素集》,是为我的一篇长篇小说做铺垫,因为我在《吃饭》这本小说发表以后,网上都对我有一些猜测,我想我就把我自己解剖来看。就开始给一些大家们写“私信”。

其实在一开始我只是给我的父亲写信,我的父亲叫靳以,他是《收获》的创始人,大家都很羡慕我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父亲,他是一个很好的作家,30年代写过很多作品,但是他在我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因为我没有父亲,我特别想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所以在这五十多年,我写过《寻找父亲五十年》,我真的是在找他,从心里找他。其实我憎恨《收获》,因为如果没有《收获》的话,也许我爸爸还在我眼前,他可以有很多的生命的时间,因为《收获》让他太累了。

章小东和父亲靳以唯一的合照

后来,我发现在我生长过程当中,身边真的有很多人就像父亲一样关心过我,因为很多人这些人当中大多数人,他们的名字多数是在报纸或者书本上牵引出来的,对于我们很多的读者,好像是一种很神秘的感觉,我不一样,我在他们身边长大。大家应该知道有一句话叫“奴隶面前没有英雄”,我太了解他们,我想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不可能掩饰的。当时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只有三岁,我把头仰起来看着他们,这些人在我面前呈现的绝对是最美好的一面,因为他们很爱我。当我长大了,可以平视我身边这些大人的时候,他们已经一个个远去了,我已经没有办法和他们对话了,这是很大的遗憾。

所以我现在要把我自己所知道的,看到的、我的感受都解剖开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并没有回避我自己,我所做的事情和可能不被大家所接受的一面。但我就是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我把自己解剖开来,送给大家。

︱没大没小话名人

《尺素集》共是21封信,21张照片,这些人当中,有的是我很熟识的。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面,没有爸爸,妈妈一个人要养活我们几个不太容易。我上小学三年级,十岁的时候,到了文革。每个人读一本《毛主席语录》,我所有识字的,大家知道小孩不读书的,就读这本书。所以我认字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但是接下来文革结束以后,恢复高考了,我在中国一待十年,然后等到三十几岁我就到美国去了。

章小东的妈妈

在美国是没大没小的,五岁的小孩会叫我名字的,所以我也变得没大没小,我跟他们(名人们)写这些信的时候,尽管他们是大人物,我知道第一件事情是没有英雄,第二,在美国这么多时间的生活,我跟他们讲话就是平辈地讲话,我不会把他们当作一个很高大的人物,你是人,我也是人。

有的时候,我妈妈的讲法就是“不规矩”,比如说鲁迅先生的太太,我很同情她,我也写出来了,我知道很多人同情她的,不会像我这样大张旗鼓的。我说朱安,我是叫女士好还是太太好,我叫她太太好像也不太像,所以我把我心里想讲的,大家在这里没有看到的,或者我在国外看到的资料,这些情况我都会写出来,我为什么同情朱安,这就是我想讲的这一篇文章,可能有一点不一样。我相信在这边有很多人跟我共识的,一定也有我这个想法,大家都讲鲁迅是一个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很痛苦,但是我说不是的,是朱安。

︱萧红不是好女人

我是一个母亲,作为女人,我有母爱,我写东西的时候,比较多地站在女性立场,对不起,这书里先生很多,我没有有意识打击大家,我站在女性的角度。我写到萧红,大多数人喜欢她的,她的文章写得很好,她就是写得好,就是敬佩她的。但是作为一个女人,我一点都不敬佩她,作为一个妈妈,我已经讲过了,我真的是要掴她一个耳光,她不是一个好女人,也不是好妈妈。

萧红在中国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联谊会成立时,年9月

她的那种态度不是我赞同的,她的第一个小孩,她说扔掉他。我今天讲这个话的,你不要在想章小东在批评萧红,而是想你假如是一个妈妈,生了一个小孩,抱着一个小孩,你能扔得掉她吗,作为妈妈丢不掉的,这是我身上掉下来的小孩,能扔掉吗。

后来还有一个小孩,不知道大家为什么没有注意,被她毒死掉了。之前她是怀了别人的小孩,跟了萧军,她就把这个小孩送掉了,她生了萧军的小孩,出生三天了,伺候她的人说小孩很健康,白白胖胖的,长得很像萧军,萧军是很壮的一个人,她说牙齿痛,要吃厉害一点的止痛片,那个人拿了一个德国的很厉害的止痛片,第二天小孩就死掉了。

伺候她的女人很生气,好好的,怎么会死掉的,医生也要查,她说不要查,死掉就死掉了。这个事情我不接受的,你们可能会有萧红迷,会骂我,我不管,我作为妈妈接受不了的。

我现在这样回过头来讲萧红,萧红想一想也是时代不一样,现在的女人,我们说女汉子,我有本事会用人,人家会帮我做事情。一开始不是说她自己跑出来的,她是跟了别的男人,想办法逃出去,想办法依赖别人出去,依赖萧军。

她是依靠鲁迅出名的,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依靠别人,我是不喜欢这样,比方说她后来依靠了端木蕻良,到了重庆,端木蕻良这个脾气,跟她打一架,去把保姆推出去,保姆摔了一个跟头,重庆人很凶的,吵了一架,这个夫妻很奇怪的,人家保姆在外面敲门大吵大闹,“你把我踢坏掉了。”

萧红一看,她也不去的,跑到家里去的,跑到我家楼上,我爸爸是东北人,把我爸爸拉出来,让我爸爸去解决。如果今天我家里出事情,肯定会要跑出去,肯定让老公出去,现在她的丈夫不去,跑到楼上,叫别人丈夫出去帮助解决,我爸爸就是打抱不平,怎么这样,我爸爸没有怪萧红,而是怪端木蕻良,这也是我不喜欢她的一点。

但是要看她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写得非常美。她把一条河写得,把中国人的感受写得非常淋漓尽致,她是非常伟大的作家。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我觉得这是天给她的。她快死了,写了这一篇,写的这样美好。她从家里开始讲,这个比抗战的力量还要大,使对家庭的爱全部焕发出来。但是抛弃孩子这个事情,我不能接受。我当时写了这篇出来以后,是在《南方周末》上面先发表出来了,就有萧红粉丝来攻击我,你怎么有这种看法的,你敢不敢写张爱玲,你有这个胆子写张爱玲,我有胆子写张爱玲。

︱刻薄的上海小姐张爱玲

张爱玲是刻薄得到不能再刻薄的人了,我很喜欢她。张爱玲是真正的上海小姐,很刻薄。她这个刻薄,骂人跟北方人不一样的。北京人很会骂人,骂的清清楚楚,可上海小姐骂的你越想越气。

据说这是张爱玲最后一张照片

实际上到现在我一讲到张爱玲,就想到《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小说,还不是一本,是几页小说。小时候马路上连书都没有的,也不可以随便看书的,我同学的同学的同学不知道从哪里转过来了几张纸,还不是手抄,头也没有的,就这么几页。

在一开始看的时候,讲一个女的,叫娇蕊。娇蕊这个人其实很现代,她是上海人,她讲的上海人其实是外国人,中文也不太会讲的,其实是华侨,其实她讲的就是上海人。

这种先进性、新颖性,我想这个人是不是跟她妈妈有关系,她妈妈是留洋的,写的非常好。我看了看,我想娇蕊怎么这么悲惨的,一开始她像一个交际花一样的,交际花是很强势的一个人,最后也弄不过这个男人,最后也是败下来。哭得要死,再后来我就没看到,我一直以为这本书是写女人。后来到我二十几岁的时候,那个时候开放了,都可以看了,这本书(《红玫瑰与白玫瑰》)其实是讲四个女人呢,是用四个女人讲一个男人,一个男人一开始就用一句话来讲,讲他在国外走在马路上,一个感觉“荒凉”,荒凉这两个字一下打到我心里去了,整本小说讲的就荒凉,我们这批人在外面的荒凉。

这本书大概是张爱玲在年写的,只有23岁,怎么会把一个坏男人写得这么坏。她写的非常好的,“肥皂水溅过来,渐渐地干,好像嘴巴在吸”,我非常喜欢张爱玲写的这一篇。高跟鞋、绣花鞋、旗袍、长衫、西装都有的,我现在阳台上面一站,高速公路,车子飞来飞去,看看汽车,全国没有任何感觉,所以说时代不同了,一代一代完全不一样,这种影响是很难进来的,整个时代不一样了。

︱去莫言家做客

我这里还想讲的,大家都蛮喜欢的莫言,得了诺贝尔奖。

章小东和莫言在美国,年

去年我们去上海给他打电话,我说我们来了,他说明天有家宴,你们一起来吃饭。那时候我们在上海,第二天一大早坐着火车就过去了,完全是他家里人,没有外面的人。我们一起吃饭,我说莫言假如你今天不叫我来,我就到你高密拆你一块砖,他说这个不可以的,我家里已经没有砖了,我说那我就拔你一棵草,但是他也说我家里的草也没有了,我家的院子已经光秃秃的,没有东西可以拔给你,连房子都要快拆掉了,你来我家吃饭就好了。前几天我们去他高密家里,真的园子里光秃秃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了,他的老父亲八十多岁,他们家很普通,就三家土房还不是瓦房,门口本来都是有庄稼的,一小院子种满菜地,现在真的是连草都没有了,一点都没有了。

他父亲是很憨厚的一个人,我们去的时候快中午了,他说留下你们吃饭吧,因为他要靠他的嫂嫂照顾,嫂嫂在老房子里面,菜园还要照顾,因为参观的人很多,要不然把房子都拆掉了,他的父亲跟他们相隔一两个巷子的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他嫂嫂什么时候回来做饭,我们说就不吃了。

《尺素集》里面提到莫言抓住了福克纳的脚后跟,当时我们和莫言讲起来,他说他小时候没有书读,大哥出去读的,到华师大,因为他讲的山东话,我的口语不大灵光,他讲的话我有一点不懂。他说他大哥在上海华师大读书,读书的时候自己的作业舍不得丢掉,放假就带回去了,那时候他就读了他大哥的书,知道了福克纳。

他说福克纳也是喜欢讲很多小故事,我们到他的家里去过,外面有一个酒店,他就在那里听人家讲话,包括讲的八卦,他也很喜欢听的,他听了以后就把这些故事聚集在一起,连当地的街坊们一些八卦注入到他脑子里,他总结以后从很平民的角度把它写出来,莫言说这样的故事我也很多,我也可以写的。那个时候他就抓住了里面关键的地方,然后他就还是写了,我觉得这些都很好,我都要从他们那边得到一点点的启示。

︱到杭州,见巴金

《尺素集》第一篇《墙》,我们每个人都会造一面墙,把自己包裹起来,把自己光鲜的一面呈现给大家面前,但是我推不了这面墙,我挖一个洞好了,让大家看看真实的人,但是我不会爱一个木头人的,我一定爱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所以我想这是我第一篇文章就叫《墙》,就是我想挖一个洞,让大家看一看,以后也代表我整本小说里面都是这样的思维。

这篇文章写的是杭州。当时巴金住在汪庄。那天是大热天,我在国外时间长了,不知道汪庄是怎么回事,火车上下来,那个时候小汽车也没有这么多,大多数都是三轮车。我姐姐是残疾人,走不过去,公共汽车也不能上,角落里面一堆三轮车车夫,叫过来,我妈妈分配好了,大家坐三轮车去了,还很远,远远地前面,汪庄到了。

三轮车车夫一下子把刹车拉下来,他说不可以这样随便撞进去的。我说为什么不好进去,他说你没有看到后面有雷锋塔吗,就是因为这个汪庄里面,龙王住在里面,雷锋塔大修,不好进去的。可我就要进去,我这个脾气是这样子的,如果不给我进去,我踢也要踢进去的,开到门口停下,拿枪不给我进去,我说我姐姐脚不好,怎么进去,一定要三轮车进去,搞了半天,我们进去了。

巴金夫妇与靳以夫妇,年秋天

当时巴金先生也是坐在一个门厅里面看到我,大笑起来,“晓得就是你,没有别人这样三轮车撞进来的。这个地方三轮车从来没有进来过,就是你这样撞进来的。算了,也没办法。”我心里就在想,你现在住在这个地方了,其实你这一路也是这样走进来的,两只脚走走,年轻的时候上海黄包车,也是这样过来的。

我这样想,也是要提醒他,他也是平常的人,只不过渐渐变成巴老了以后,在他身边筑起了一道墙,汪庄跟大家隔开来了,进不去,不可能撞进去的。我想把这个墙拆开来,大家看一看,对所有人都这样,都是一样的人。

︱聪明的一塌糊涂的夏志清

夏志清先生是浙江人,总是讲“我聪明得一塌糊涂,这种聪明人真是天上有,地上没有”,而且确实他聪明得一塌糊涂。我到美国以后,一下子接受了他对中国文学评论的见解。好像眼前豁然开朗,怎么是这样的,跟我以前所接受过的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

夏志清夫妇与章小东,年

因为在我眼睛里,眼前长期以来中国有一个论资排辈,在他那里,他让我一下子感觉到,张爱玲是什么人?在当时人的眼睛里,觉得她好像有点跟鸳鸯蝴蝶派靠近的女人,但是他把她排得很高。因为夏志清先生讲得非常好,我就去讲,我不是读她里面其他的东西,我是读她的写作方法,我觉得她能够抓住读者的心,她很平实的,这个人的为人好像跟她笔下的人物是不一样的,你读她的小说,你不会觉得她是这样一个很孤僻的老太婆,她不是,小说是小说,人是人,当时我已经想到这么多作家,小说是小说,人是人,那么我就想写他们的人,努力从他们的小说当中看到他们的人,从他们的人当中来分析这些小说。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张充和

张充和先生是一个大小姐,她会画画,写字也很漂亮,大家知道她画过一张《侍女图》,画得非常好,她也会唱昆曲,女人应该有的好她都有,而且她不是说要创新,我学不来她,我这个人有点出格,她不出格的,她绝对是遵守,遵守中华人民这样的美德。她的字很漂亮,她不会说创造一个新式的写法。她就是遵守,非常精致,非常优美的活在美国一个小小的城镇当中,她的心很平静的。她种菜、写字、唱戏,九十多岁还常唱昆曲,我对昆曲听不懂的,她问我好听吗。我只好说好听,因为我听不懂,这个要非常高的资深的文化素养,我听不懂,但是我说好听。

张充和送章小东出家门,那时她一百岁零五个月

我想可能张充和会读我的书,因为她很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fz/4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