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郑洁尘读书记

读书记

郑洁尘

读书时红袖添香夜,这其实不过是一种臆想境界吧。寻常里,看书的时候多是一个人的事,旁边真有人一会斟茶一会打扇,烦也要烦死,哪来的万种风情可谈?

阅读,当然也是一种习惯,往往渐行渐浓,一旦沾染怕就是终身难弃。能读进去文章,更是人生一种修养,眼头心里有许多焦躁的人绝对是与文字有仇的,我倒是极佩服张爱玲的阅读本领,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文字,拿起来就看下去,哪怕是数理化,哪怕是英法俄,倒也有她自己的解释,说看的都是文与字之间的文法、语法和字句搭构,至于内容到不在主要,这也是一种功夫,心静如水——水在那里,心却不一定。我就不成,就如看一篇文章先是题目,再看开篇,几行下来,不知所云的,就只有悻悻然放掉,绝不会执意为难自己,读书本来是件快乐事,何必扰心费神?

总是有这样的问卷:一生中影响你的几本书是什么?你要推荐给他人的是哪几本?往往名士的评点真的会成为一些人的“指路明灯”,我却始终觉得,阅读应该说的上的蛮私人的事,谁也不会把自己心里想的念的喜欢的内容真正公之于众,就像沐浴,你可以摆了很多牌子的浴液在那里,其实大多数时间你也就是沾沾水,一冲而罢。貌似很真诚很私人的推荐,说到底,心底的快乐很多时候是不会分享给陌生人的。

先说起《金瓶梅》,现在公开谈这个话题已经从早先的尴尬过渡到了从容。这套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新版无删节版据说要元左右,且要提供“有关单位”书面证明才能购买,也不知道这种小心翼翼是给什么人看的,同样的无删节台港版,在淘宝网上最贵也不超过元。何况这套书真的拿到手,踏踏实实看下去的也没多少人。我读这套书就是开了很多次头,却只有一个结尾。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偶有“学者”坚称《红楼梦》来源于金瓶梅的说法,甚至捧金至上,仿佛《红楼梦》是《某时代》一样的抄袭者,谁也不知道曹雪芹有没有看过金瓶梅,但即使看过,受其影响于市侩描写,但红楼梦的文学成就远是金瓶梅所不能比拟的,或者有人说,你都不能坚持看完还谈何比较,恰恰是因为“金”没有足够的文学吸引力让我阅读下去,不正说明二者之间对于普通阅读者体验的高低吗——《红楼梦》是高雅的,也是贫民化的,随便翻开任何一页,你就可以顺着看下去,这就是魅力。而《金瓶梅》从开头看到结尾,你看不到一个好人,一段快乐的事。阅读《金瓶梅》,就像在垃圾回收站里翻来翻去,体会不到做人最基本的善意。

文学是需要有些希望给阅读者的。《红楼梦》是个让大厦坍塌的“悲情”回忆录,但是细节中关于希望的描写却非常之多,死了的晴雯、司琪、尤三姐,走了的探春、湘莲、贾宝玉,白茫茫飞雪渡口下的大红猩猩毡斗篷,是看破红尘,也是给予读者美的不可胜收的一种怀念。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红楼梦》到底写完了没有只有天晓得,但是总有人把后40回损得一钱不值也是不该,没有了“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你会觉得《红楼梦》这桌盛宴能快快乐乐终席?

文字写得毒辣,《金瓶梅》是比《红楼梦》强。现在说《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是宫斗互撕的极致,那是他们没有看到西门大官人宅院里的不见血的风霜刀剑。而春梅则是其中很“唯一”的文学形象,似乎找不到第二个与她近似的有着独特性格的女人,印象最深的是她在“韶华盛景”之后的故里重归,可以与《红楼梦》里元春省亲重叠一下。都说繁华易做,凋谢难题,写故园的荒败颓废,写旧事的无语凝噎,春梅只是用了几处暗暗伤感的“点头不语”就与读者心通,那一大段文字看过,你真的会有彻悟之感,忽喇喇似大厦倾,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金瓶梅》的精品也就到了这里。有人腰斩《水浒传》,把结义梁山泊作为将最光灿的结尾,留下一点点光明与希望,也真觉得应该给春梅一个稍稍安定的未来才好,何必事事都要体现善有善报?

过去看书,凭的是兴趣,根本没有想过什么规划,阅读的目标也是随着年龄渐渐变化。最先看的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看的是个热闹和情趣,所以喜欢《西游记》喜欢《水浒传》喜欢《红楼梦》,却讨厌《三国演义》,完全是为了读完四大,硬着头皮翻完它,而且至今《三国演义》也是仅看过那一遍,其中很大原因是《三国演义》原文略显古奥,细节描写少而近于平铺直叙,枯燥且少起伏,每每都是诸葛亮掐指定计,曹孟德一溃千里,比起袁阔成的评书听起来心意激荡要感觉差得很多。

《红楼梦》看的比较晚,但却是让我第一次有那种看完之后意犹未尽的书,翻来覆去的看了很多遍,后来上学和参加工作,都忘不了带一套在身边,形形色色各种版本总归得有十几种,甚至还找了很多有点像红楼的小说来过过瘾,比如《一层楼》《泣红亭》。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本小说是怎么回事,实际上就是后来蒙古人模仿《红楼梦》而写的一套书,故事情节多有相似,连人物设置都可以一一对应,但是看得有趣、好玩,这就是那个青春时代的阅读方向。

后来,看了很多小说,能记住的越来越少。端木蕻良的《曹雪芹》是下了大工夫,一位没有见过大观园的现代人把那个时代“旧”的味道写出了神韵。在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里朱亚文出演端木,我却觉得黄轩要是演会更符合,文人的书卷气是做不出来的。端木和萧红的往事,别人说的多,他自己很惜字如金。可能也是应了“红楼未完”,《曹雪芹》没有写完,好看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总是要有点让人意犹未尽才能算的上成功?

年龄再大一些,开始对很多回忆录有感。《巨流河》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到那个为国捐躯飞行员的段落,竟然流了泪。真实的生活里可歌可泣可怀念的很多很多事情,因为没有这样美好的记述便渐渐湮没了,回头想想,真的很可惜。

阅读实在是需要有一点一目十行的功夫,看懂了故事,善解了文章,还得有所感悟,不然怎么算是读过了?

郑洁尘:包头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现定居安徽省淮北市。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现为淮北市杜集区政协常委、总商会副会长,淮北市作协会员。个人爱好朗诵、阅读和写作,喜欢以文会友。

作者

简介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fz/4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