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浅说贴春联

小年后,席卷全国的寒潮渐渐散去;纷至沓来的东南西北客,让宁静的小镇顷刻变得熙熙攘攘。虽然在攒动的人群里,有人分不清此刻踏足的是“咸阳”抑或“并州”,但街上张灯结彩的店铺,以及随处可闻的贺年曲,都在清晰地告诉人们,马上要过年了,哪怕是你对这节日已没有憧憬。在家过年,你就不可避免地要贴“年红”(春联);这是绝大多在吴阳出生、长大的人都有过的经历,因为这一习惯传承于长辈、并已镌刻入灵魂。而无论是在吴阳,还是在以对联闻名遐迩的钦州大芦村(号称广西楹联第一村),都有出对句错贴的现象,只不过后者出现这样的机率较小而已。窃以为,所谓的上下联辨认,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行为,几乎无关学问、一点就通。只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显浅且曾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没被编排进小学或初中的课本,以至部分人对它没有清晰的认识罢了。在春节来临之前,作为一个曾看过两页诗词格律的人,欲班门弄斧,与诸君分享一点简单的对联知识。(上图拍自大芦村)对联简介: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对联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这针对横批从右向左书写而言)。若至此,您已无心往下看,就请记住对联是需要遵从“仄起平收”这规则的;即所谓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音(普通话三四声或者入声字),所谓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音(普通话一二声)。这样您贴春联就不会出现纠结了。继续唠叨。自清后,人们对对联进行了各种分类:按字数,分为短联和长联,上下联各30字及以上者谓之长联。按用途和内容(联类),分为春联、贺联(婚庆、贺寿、乔迁、开业等场合)、挽联、宅第联、胜迹庙堂联等等。按修辞格式和技巧手法(联格)划分,类别很多。   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通常都加入横批。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其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因此帖只是浅说对联,以辨别春联出对句为主,所谓的“字数相当”、“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等,从字面便可知其一二的三要素就暂且不谈,着重说一下“平仄相谐”。平仄相谐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除了上下联单边的和谐,还包括上下联的相互协调。   对联不像格律诗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例:  春来眼际   平平仄仄      喜上眉梢   仄仄平平  上联联脚“际”普通话读去声,在对联中归入仄声字,下联联脚“梢”读阴平,归入平声字。“际”和“梢”就符合“联脚上仄下平”的声律规则。对联声律要求在一个语句中(上联或下联的各分句中),平声字和仄声字要交替出现。如何交替(在此就不延伸到“马蹄韵”了)?因为汉语两字词居多,这里说一个可以应用到多数联句中的基本规则: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上下联偶数位的字平仄应相反,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联脚除外,亦忌“孤平”)。这延伸到七言律诗里,就是所谓的“不论,分明”了。例:   春风荣草木    平 仄   瑞雪润河山    仄 平    天增岁月人增寿平仄平春满乾坤福满楼仄平仄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上下联各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多分句联单独安排每个分句的平仄,不用考虑分句之间的平仄交替:   红梅献岁,鹊立枝头歌盛世;(“岁、立”可以不交替)    平仄   仄平仄   绿柳迎春,莺穿陌上唱中兴。(“春、穿”可以不交替)    仄平   平仄平如吴阳著名的某宅第联就是遵循对联“要素”的个中典范:向阳花木姹紫嫣红春永驻荣誉门庭龙翔凤翥业长兴加标点符号之后向阳花木,姹紫嫣红春永驻荣誉门庭;龙翔凤翥业长兴据记载,古文字之四声(平、上、去、入),乃齐朝的周颙和梁朝的沈约编定并完善。其中的“入声字”在《切韵》、《大唐广韵》以及至今仍在诗词爱好者中广泛使用的《平水韵》中,都有完整的收录并被历代诗词人广泛的使用。如柳宗元著名的《江雪》,就是一首首句入韵的入声韵五绝;其中的“千山鸟飞绝”里的“绝”字为入声字,今普通话里已为平音。这样的例子还有岳飞的《满江红》等。而今古入声字以不同的声调混入普通话的四声之中,北方语言区分起来相对较难。但它的发音特点大多保留在南方的方言里,如吴阳话就可以用“出口即断的、短促的,念之像吐出来的”一类发音来判断,如“菊、竹、足、屋、福、哭……”等等(又扯远了)。如果上述方法还分辨不了,除了查字典、翻韵书及死背以外,还可参照当代声韵学家陈伯元先生于《锲不舍斋论学集》里之《万绪千头次第寻》一文中提出辨识入声字的八个原则:*一:凡ㄅb、ㄉd、ㄍg、ㄐj、ㄓzh、ㄗz六母的第二声字,都是古入声字。例如:ㄅb:拔、跋、白、帛、薄、博、勃、柏、泊、伯、驳、箔、白、荸、脖、卜、渤、鋍、别、蹩、蟞……ㄉd:答、达、靼、鞑、怛、得、德、迪、敌、笛、涤、嫡、镝、籴、篴、觌、翟、叠、跌、迭、碟、牒、蝶、鲽、喋、瓞、絰、耋、堞、蜨、谍、昳、蹀、楪、跕、峌、褋……ㄍg:隔、格、阁、革、蛤、镉、葛、閤、膈、骼、搿、獦、轕、塥、輵、郃、国、掴、帼、虢、馘、漍……ㄐj:及、集、即、急、击、极、籍、吉、级、疾、寂、辑、汲、楫、嫉、藉、殛、笈、脊、棘、瘠、鶺、岌、姞、夹、颊、荚、戛、蛱、郏、筴、铗、舺、绝、节、结、截、杰、捷、杰、劫、诘、撷、洁、桔、讦、竭、桀、婕、睫、碣、絜、栉……ㄓzh:执、值、质、职、直、植、掷、侄、殖、踯、蹠、擿、竹、逐、筑、烛、筑、竺、术、蠋、躅、辄、折、澈、慑、哲、摘、磔、谪、辙、褶、酌、浊、濯、拙、擢、灼、卓、啄、茁、琢、镯、斲、斫、焯……ㄗZ:杂、砸、凿、则、泽、择、责、帻、窄、贼、足、族、卒、崒、昨……*二:凡ㄉD、ㄊT、ㄌL、ㄗZ、ㄘC、ㄙS等六母跟韵母ㄜe结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ㄉㄜde:德、得……ㄊㄜte:特、忒、慝、忑、螣、铽……ㄌㄜle:乐、勒、肋、垃、埒、捋、仂、扐、泐……ㄗㄜze:则、择、责、泽、帻、啧、窄、贼、笮、赜、迮、崱、舴、仄、昃、侧……ㄘㄜce:测、侧、策、册、厕、恻、粣、筴……ㄙㄜse:色、塞、瑟、涩、啬、穑、濇、圾、璱、铯……*三:凡ㄎK、ㄓZ、ㄔZH、ㄕSH、ㄖR五母与韵母ㄨㄛuo拼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例如:ㄎㄨㄛkuo:扩、阔、廓、括、鞹、姡……ㄓㄨㄛzhuo:桌、捉、涿、焯、棹、拙、擢、卓、酌、茁、濯、浊、灼、啄、倬、琢、镯、斲、斫、梲、棳、踔、斮、蝃……ㄔㄨㄛchuo:戳、龊、啜、绰、辍、歠、醊、娖、婼……ㄕㄨㄛshuo:说、朔、硕、铄、烁、妁、槊、欶、搠、率、蟀、箾、勺…ㄖㄨㄛruo:若、弱、箬、鄀、篛、爇……*四:凡ㄅB、ㄆP、ㄇM、ㄉD、ㄊT、ㄋN、ㄌL七母跟韵母ㄧㄝie拼合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爹”字例外。例如:ㄅㄧㄝbie:鳖、憋、虌、别、蹩、瘪……ㄆㄧㄝpie:撇、瞥……ㄇㄧㄝmie:灭、蔑、篾、衊、蠛……ㄉㄧㄝdie:鲽、谍、叠、跌、迭、碟、牒、喋、蝶、耋、垤、絰、昳、瓞、蹀、堞……ㄊㄧㄝtie:贴、帖、怗、铁……ㄋㄧㄝnie:捏、聂、涅、孽、蹑、啮、齧、闑、镊、陧、臬、镍、蘗…ㄌㄧㄝlie:烈、猎、裂、列、劣、冽、躐、鬣、茢、捩……*五:凡ㄉD、ㄍG、ㄏH、ㄗZ、ㄙS五母与韵母ㄟei拼合时,不论国音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ㄉㄟdei:得……ㄍㄟgei:给……ㄏㄟhei:黑嘿……ㄗㄟzei:贼……ㄙㄟsei:*六:凡声母ㄈF,跟韵母ㄚA、ㄛ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ㄈㄚFA:发、伐、瞂、乏、筏、阀、罚、砝、发、珐……ㄈㄛFO:佛、坲……*七:凡读ㄩㄝü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瘸、靴”二字例外。例如:ㄩㄝ:约、曰、哕、箹、月、阅、越、乐、岳、跃、悦、戉、岳、粤钺、刖、瀹、籥、樾、爚、礿、禴、軏、龠、玥、泧、鸑、鈅、狘、耀、曜、药、乐、钥、说……ㄋㄩㄝnüe:虐、谑、疟……ㄌㄩㄝlüe:略、掠、锊、撂ㄐㄩㄝjüe:撅、噘、绝、决、觉、掘、诀、爵、厥、谲、堀、崛、攫、蕨、蹶、獗、抉、矍、觖、珏、橛、爝、玦、屩、臄、孓、觼、蕝、躩、戄、桷、潏、鴃、趹、鳜、貜、鐍、钁、嚼、蠼、鈌……ㄑㄩㄝqüe:缺、蒛、阙、却、确、雀、榷、怯、鹊、搉、阕、悫、埆、确、碻、礐、皵、碏、硞、毃、恪、壳……ㄒㄩㄝxüe:薛、学、穴、削、血、雪、鳕、岤、泬……当然,网络发达的今日,也给没时间细细观看的人们准备了便捷的查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bh/8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