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怎么办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60928/4973534.html
《红楼梦》自诞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是很多研究者争相研究的对象。但是竹与林黛玉人物形象研究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晚熟的研究命题。《红楼梦》早期的人物形象研究大多集中在人物评价与人物批评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形象塑造、形象阐释的小说人物论研究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现如今,学界对于竹与林黛玉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竹环境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塑造、竹意象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观照、竹文化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阐释。从现存的文献资料看,竹与林黛玉形象研究涉及到诗学、美学、文化学、叙事学等多维度的研究视角,笔者将竹与林黛玉人物形象研究的文章归纳整理,以纵向的史学研究为经,横向的同位比对研究为纬,希望能够梳理出关于该命题完整的学术脉络。这一命题对以自然物象为主的小说形象塑造体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竹的客观物象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塑造
竹作为客观的自然物象,必然会以景物与环境的形式出现在《红楼梦》的创作之中,从物象与环境的角度去阐释林黛玉的人物塑造,不同于竹的意象表达和竹的文化蕴涵,竹与林黛玉产生联系必须经过潇湘馆这个环境介质,竹作为潇湘馆的主要景物,起到了借助客观物象表现林黛玉主观情意的作用。其实写《红楼梦》的翠竹,就是在写林黛玉。这就是所谓的“以景衬人”。
吴士余在《绘景见色——古典小说艺术琐谈之二》中认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构成艺术整体的有机部分。它除了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还为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提供了适宜的活动场景和气氛。”①
潇湘馆竹景的描写对林黛玉人物形象塑造的研究历来是研究者研究的重心。早期的研究者多着重表现出景与人物形象通感式的对应关系。正是由于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体系强调“缘情”、“感应”、“天人合一”的研究方法,所以早期的研究者对待《红楼梦》中人与物的关系也更多的以体悟的方式进行研究。
关于竹与林黛玉人物形象塑造与阐释的关系其实早在脂砚斋就已经